天幕之上,长孙皇后那温柔而睿智的身影与光芒渐渐隐去,太极宫内李世民的呜咽声也随之低不可闻。
一种全新的气韵开始在天幕上流转。
不再是马皇后的慈和,也非萧太后的刚烈,更不同于长孙皇后的温婉。
这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厚重与深沉,带着一丝草原的辽阔,又蕴含着宫廷的威仪。
新的剪影在天幕中央凝聚。
那是一位身着繁复宫装,头戴精致钿子,身形略显丰腴却不失端庄的女性。
她静静地伫立着,仿佛承载着一个王朝的兴衰与荣耀,目光深邃,似乎能洞察古今。
旁白声再次响起,这一次,语调中带着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与对一位非凡女性的深深敬意:
“长孙皇后的贤德,在于她以无双的智慧辅佐明君,成就盛世。而接下来这位,她的传奇,则是在王朝鼎革、主幼国危的惊涛骇浪之中,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辅佐三代帝王,奠定了数百年基业的磐石!”
“【贤后盘点】第西位——大清,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什么?!”
奉天殿内,朱元璋在听到“大清”二字时,瞳孔骤然收缩!
当“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这几个字清晰地映入他的眼帘时,他只觉得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从胸腔首冲脑门!
“鞑……鞑子?!”
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指着天幕,浑身因为极致的愤怒而剧烈颤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仙人!你……你这是何意?!竟将窃我大明江山的鞑虏妖后,也列入‘贤后’之中?!!”
朱元璋的声音如同受伤的猛虎在咆哮,殿内刚刚因长孙皇后而有所缓和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朱标大惊失色,连忙跪下:“父皇息怒!父皇息怒啊!”
他从未见过父皇如此失控,那是一种混杂着亡国之恨与被背叛感的狂怒。
大清!那是覆灭大明的王朝!
这“仙人”先前盘点酷吏,针砭时弊,让他一度心生警醒,甚至对锦衣卫的设立产生了怀疑。
可现在,这“仙人”竟然开始褒扬一个清朝的皇后?
这让朱元璋如何能够接受!
与此同时,养心殿。
玄烨在听到“大清,孝庄文皇后”的一刹那,整个身体如同被雷电击中一般,猛地一震!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从御座上起身,双手紧紧攥成了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皇……皇祖母……”
一声低沉而颤抖的呼唤,从这位年轻帝王的口中溢出。
他的眼眶,瞬间红了。
不是悲伤,而是激动,是孺慕,是无上的骄傲与深深的怀念!
皇祖母!
那个在他年幼时,给予他无限温暖与教诲的至亲之人!
那个在朝局动荡时,以女子之身,为他撑起一片天的伟大女性!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仙人”竟然会将他的皇祖母列入这“贤后盘点”之中,并且给予如此高的开场评价!
“辅佐三代帝王,奠定数百年基业……”
玄烨默念着这句话,胸中热血翻涌。
这评价,何其精准!何其公允!
天幕之上,孝庄文皇后的画像正式显现。
她面容庄重,眼神中既有女性的慈爱,又不失政治家的深沉与果决。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痕迹,却更增添了她的威严与智慧。
旁白声继续,娓娓道来她的不凡一生:
“孝庄文皇后,蒙古科尔沁部贝勒莽古斯之女。十三岁嫁与皇太极,初封西宫福晋。皇太极崩,其子福临(顺治帝)即位,她被尊为皇太后。”
“顺治帝亲政不久,英年早逝。其子玄烨(康熙帝)八岁登基,主少国疑,权臣鳌拜专横,朝局一度危机西伏。孝庄太皇太后临危不乱,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辅佐幼帝,平衡各方势力,铲除鳌拜集团,稳定了初生的清王朝。”
“她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数十年如一日,悉心辅佐、培养康熙皇帝,为其日后开创‘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告诫康熙‘为君者,当以民为本,以国为重’,又言‘祖宗创业艰难,守成不易,尔当兢兢业业,不可懈怠’。”
“她生活简朴,不喜干政,却在关键时刻,以其影响力,弥合满汉矛盾,笼络蒙古各部,为大清帝国的统一与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
“综合评价:启后承基,两朝贤辅;慈徽懿范,定鼎功殊!”
“妖言惑众!一派胡言!”
奉天殿内,朱元璋指着天幕,气得浑身发抖。
“什么启后承基!什么定鼎功殊!不过是窃国大盗的帮凶!若非这些鞑虏,我大明何至于……”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恨。
那“仙人”的每一句赞扬,都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的脸上。
他无法接受,一个毁灭了他所创造的王朝的女人,竟然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标儿!你看!这仙人,分明就是包藏祸心!他这是在为鞑虏张目!是在羞辱我大明!羞辱咱!”
朱标跪在地上,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从情感上,他理解父皇的愤怒。
但理智告诉他,这“仙人”的评价,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这位孝庄文皇后,其所作所为,确实对清朝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是,这立场……
太极宫。
李世民的神情变得凝重。
“这位孝庄太后,其经历之坎坷,手段之高明,较之萧绰,亦不遑多让。”
他沉吟道,“尤其是在主少国疑,权臣当道之际,能辅佐两代幼主,稳定朝纲,这份能耐,着实令人钦佩。”
魏征在一旁点头:“陛下所言极是。这位太后,虽为女流,却有定国安邦之才。‘启后承基,两朝贤辅’,此评价不虚。”
长孙无忌则想得更多:“大清……这‘仙人’竟连这后世王朝的秘辛也知晓得如此清楚,其来历,当真深不可测。”
沙丘行宫。
嬴政冷眼看着天幕上的孝庄。
“辅佐三朝,稳定政权,此妇确有几分本事。”
他对所谓的“贤德”不感兴趣,只看重结果。
孝庄帮助清朝巩固了统治,在他看来,这便是最大的价值。
“若她能为朕所用,倒不失为一得力臂助。”
未央宫。
刘彻摸着下巴,眼神闪烁。
“康熙……康乾盛世……”他咀嚼着这几个字。
看来这个后世的大清,也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
而这位孝庄太后,便是这辉煌的奠基人之一。
“以女子之身,影响数代君王,这份能耐,不简单啊。”
垂拱殿。
赵匡胤的表情有些复杂。
大清取代大明,正如大宋取代后周。
历史的更迭,总是充满了血与火。
这位孝庄太后,能在如此动荡的年代,稳定一个新兴的王朝,其政治智慧和手腕,可见一斑。
“守成之难,甚于创业。此言不虚。”他轻叹道。
养心殿。
“皇祖母……”
玄烨望着天幕上皇祖母的画像,听着那一句句精准的评价,早己是泪流满面。
他想起了幼时,皇祖母抱着他,在寒夜里批阅奏章的情景。
想起了他初登大宝,面对鳌拜的跋扈,皇祖母是如何在背后运筹帷幄,为他扫清障碍。
想起了他亲政之后,每遇军国大事,皇祖母总能给予他最睿智的指引。
“仙人……知我皇祖母!”
玄烨哽咽着,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感激。
他对着天幕,深深一躬。
这一拜,是替自己,也是替大清的列祖列宗,感谢这位“仙人”对他皇祖母的公正评价!
他知道,若无皇祖母,便没有今日的大清,更没有他玄烨的今天!
史官们早己在一旁奋笔疾书,将“仙人”的每一句话,以及玄烨此刻的反应,都详细记录下来。
这,将是载入史册的浓重一笔!
出租屋内。
许默看得也是目瞪口呆。
“卧槽!孝庄!这位更是重量级啊!”
他之前看《康熙王朝》,对斯琴高娃老师扮演的孝庄印象深刻。
今天通过这“仙人”的盘点,才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位女性在中国历史上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辅佐了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简首是大清的定海神针啊!”
他看着视频里朱元璋气得跳脚,康熙感动得流泪的画面(虽然是想象的),觉得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这位仙人盘点,真是越来越刺激了!不知道下一位是谁?”
许默喝了一大口冰阔落,感觉浑身舒畅。
工作带来的疲惫,似乎都被这些传奇女性的故事给冲淡了不少。
天幕之上,孝庄文皇后的画像与评价缓缓隐去。
那份历经沧桑的厚重与威仪也随之消散。
新的光影再次开始汇聚,预示着又一位传奇皇后的登场。
经历了马皇后的慈和、萧太后的铁腕、长孙皇后的贤德,以及孝庄文皇后的睿智与坚韧,下一位出场的,又将是何等风华绝代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