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从来不曾懈怠过
“能,必须能。”江成安回答的斩钉截铁,别人能不能他不知道,他是肯定能。
累肯定是累的,但是这点累算什么呀,轻伤不下火线。
邓青宁也道:“能行。”最起码今天下午还是能坚持出去的。
女同志都这样说了,苦大仇深在啃煎饼的几个人就更不能掉链子了。
高胜利满意的拿着小本本走了。
然后几个人不约而同的往后一倒,也不在乎什么形象不形象的,四仰八叉的往那一躺就闭上了眼。
趁着还能休息就赶紧休息吧。
上工的号子一响,靠在那里低声交谈或者是闭目养神的人立马就爬了起来。
邓青宁甩了甩酸痛的胳膊也跟着起身,挑过担子继续干活。
下午也不知道是从哪边刚开始兴起的。
反正是从他们本地开始的,操 着他们本地特有的口音,唱着他们本地的民歌。
来了这么长时间,邓青宁他们已经完全能听懂这边人说话的口音了。
“四月里南风大麦黄,下河的姑娘甩大秧,手拿船桨口唱歌,棒打鸭子呱呱叫……
?”
随后,有知青跟着带头唱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
原本有些低迷的劳动队伍因为歌曲的带动一下子活跃了不少。
起了这么一个头,不时的就有歌声从这里那里传来。
歌声的力量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让疲惫的人快速的再一次斗志昂扬起来。
人的潜力真的是无穷无尽的。
如果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不行,那大概率是真的不行,就不可能行了。
但是如果大胆的去尝试一下,努力一把,拼搏一下,是真的可以突破上限的。
邓青宁昨天干活的时候还以为第二天爬不起来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第二天起来身上不要那么疼,很认真的拉伸了一下。
然后把带的很久都没有再用的药酒拿出来,跟唐红筝两个人相互帮忙给对方涂了涂,摁了摁。
第二天早上虽然还是有些难受,但是已经比想象中的好多了。
别说是队上那些社员,就连她们自己也没想到,一口气能坚持下来。
干完了义务工之后竟然还能继续干下去,拿那个对上好多妇女都不可能去拿的十二个工分。
整个水库那边,从早到晚不是这边在喊号子,就是那边在唱民歌,热闹的不得了。
边宁是从地区那边直接过来的。
她也没想到邓青宁居然有勇气来参加这种劳动。
所以直接去了梁渠大队,结果去了之后才知道,自己要找的人竟然跑来修水库来了。
之前胡辛铭走之前还在跟邓青宁说,边宁这个人对表演有多么的执着,还在猜测着十有八九会把邓青宁弄回去。
当时邓青宁其实并没放在心上。
边宁也是有职位的,资历比胡辛铭这个刚刚提干的人要老到的多,背景更是胡辛铭这样的没法比的。
但是现在风向不明,有多少背景深厚的人不也依旧下去了嘛。
所以边宁不一定就能留在首都那边。
或许以后会回去,但一定不是现在。
所以,邓青宁其实做好了最近一两年都待在这边的准备的。
她没想过这么快回首都。
更没有想过边宁会从首都跑到这边来找自己。
真没想过,不过是一个角色而已,不是无人代替,真没有那么重要。
电线杆子上面的大喇叭突然就响起来了。
“梁渠一队,邓青宁同志,梁区一队,邓青宁同志,有人找,请立刻到……”广播一响,别管喊的是谁,干活的人都停下了脚步子往声音来源地看。
邓青宁挑着土,灰头土脸的正在路上走着呢,眼看着爬上去就到了,广播突然就响了。
自己的名字还出现在了广播里。
她努力的加快了步子,把身上的担子挑到了目的地,把担子里的土倒了出去,随后才拍了拍身上的泥,挑着空出来的担子往广播站那边走。
有人找自己。
会是谁呢?
胡辛铭放假了?
想起这个人,邓青宁脚步子都欢快了几分。
还没到跟前,就看见公社的几个领导陪同着的那个穿着军大衣的年轻女人。
“边老师!”邓青宁向来稳得很,她的那张脸除了表演的时候表情多变,丰富多彩。
正常情况下向来都平和的很,少有眼下这样满脸惊讶的时候。
边宁那张一罐不苟言笑的脸难得的多了一丝笑容。
“看见我很惊讶?”
邓青宁如实的点头:“确实,您怎么到这里来了?”
“到这边地区办点事儿,知道你在这边,所以过来看看你。”
当着人的面是这样说的,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只有她心里最清楚。
“我们到边上去聊几句。”
邓青宁的目光看向公社党支部的两个人。
“去吧,不会因为耽误这点时间就扣你工分的。”
邓青宁跟人家道了谢。
随后把担子放下来。
跟着边宁一起往不远处人少的地方走去。
“这里干一天多少个工分?”
“十二个。”
“你真的是太要强了,到哪里都是这样。”
“这话怎么说?”
“我看在这边拿这个工分的女同志不是很多。”
“那也不是没有啊。”还是有部分坚持着在干的。
“干了多久了?”
“快半个月了。”原先的时候她跟唐红筝一起的。
后来唐红筝就不来了。
昨天,唐红筝去了公社,据说在那边找到了工作。
在下一批知青到来之前,目前梁渠一队就剩下她这么一个女同志了。
任谁也没有想到,她能跟好多男同志一样坚持到现在。
“打算以后一直这样干了吗?在这个地方跟泥土打交道,靠着那一点工分过日子。”
边宁一开口还是一如既往的犀利。
邓青宁也很直接:“当然不是,只不过是在等机会,在机会到来之前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
走着走着脚步子就停了下来,她十分认真的看着对方:“来到这里的每一天我都在争分夺秒的训练,包括到这里来参加劳动,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训练。
我坚信自己迟早有一天还是会重新回到舞台上的,所以,专业性的东西,我从来都不曾懈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