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优秀的人不缺追求者
“想好了,剪吧。”
她不是那种做什么事情犹犹豫豫的人。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就干脆利落的实行了。
“剪头发呀?这个季节把头发剪短会很热。”虽然说是入秋了,但是没过八月十五依旧热的够呛。女同志又不能跟男同志一样剪成寸毛。
长不长短不短的杵脖子里,地里面又忙,一天到晚的干活,汗都干不了。
邓青宁看了崔永成一眼:“剪了梳起来方便,也不用剪太短,到肩膀下边一点就行,这样还能扎起来。”
这样的话,唐红筝下手就没有那么难了。
只不过,只是剪个头发而已,要不要这么多人来围观?
她给邓青宁剪个头发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吗?
胡辛铭来看就算了,崔永成跟刘社会凑什么热闹呀?明明挺简单的事情,搞得她还怪紧张。
她看着胡辛铭:“你觉得邓青宁这个头发怎么剪更好看一点?给点建议?”
胡辛铭飞快的看了一眼:“怎么剪都好看。”
几个人噗嗤噗嗤的在那笑。
只有崔永成的目光在他跟邓青宁的身上来回的打量。
“那要不然你来?”
胡辛铭犹豫了一瞬,拒绝了。
“还是你来吧。”
他也不是不会剪,但是总觉得寓意不太好。
他一个革命战士,在这种时候却不由自主的迷信起来,也是可笑的很。
唐红筝叹气:“还得我来。”靠不住啊!就不能主动一点吗?
趁着头发湿的时候,给邓青宁梳的整整齐齐搭在后背,拿着剪刀比划了一下,让她感觉了一下:“那就从这里剪喽。”
“行,就从这里吧。”邓青宁没什么要求,能扎上就行了。
唐红筝把剩下的头发从下边用头绳给绑住。
免得剪子剪下来之后散一地不好收拾。
留了这么多年的长头发,剪下来留在那也是个纪念。
绑好了之后,干脆利落的就是咔嚓两剪子。
头发落下却没落地,落在了蹲在一边的胡辛铭的手里。
手真的快啊!
邓青宁觉得自己的脑袋都轻了一截。
“这大概是我在这边来给人剪头发剪的最轻松的一次了。”完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跟割韭菜似的。
虽然前面没动,只是后面剪了,但是总感觉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你要不要照镜子看看?”
邓青宁果断的摆手:“刚剪完头,照什么镜子啊,好不好就这样吧,反正等一会儿干了我就能扎起来了。”
唐红筝转脸看着胡辛铭,一脸的戏谑:“好看不?”
胡辛铭点了点头,一脸的认真:“很好看,怎样都好看。”说完自己先不好意思了 ,只觉得脸上火烧火燎的。
他一向都比较内敛,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就算是跟邓青宁私底下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也没有这么直接过。
邓青宁也好不到哪去,坐在那里整个人都僵了,完全不敢转身。
她害怕自己一转身被别人看见自己脸红。
红没红不知道,反正也是火烧火燎的。
江成安他们笑着跑开了,只有崔永晨站在那里傻傻愣愣的站了半天,似乎总算是反应过来了。
再一次来回打量了两个人几眼,挠了挠头,默默的走开,瞧着就有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
就连唐红筝也收拾了剪刀麻溜的走了。
她自己的头发也还没干呢,回屋里去好好擦擦。
房檐水滴滴答答。
房檐下就剩下胡辛铭和邓青宁。
胡辛铭没有说话,把手里的头发递给了邓青宁,问了她一声:“可以分我一点吗?”头发,从古至今对于一个姑娘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哪怕解放了,在许多人的心中,依旧意义非凡。
邓青宁看着手里被头绳绑起来的头发看了看他。
从中间抽出来了小小的一缕。
解开上面的红头绳,用细细的头绳把那一缕头发扎了起,。伸手放在了他的手心里。
“那你呢?你要送我点什么吗?”这是邓青宁迄今为止难得的主动。
胡辛铭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头发有点太短了,想像古人那样结发显然有点难度。
“你等我一下。”
胡辛铭站了起来,握着手心里的青丝,急匆匆的回了自己的屋。
把手里的东西妥善的放好之后,拿出了他平时写写画画的那个厚厚的本子又去了外边。
隔壁屋里的刘社会叹了一口气:“别想了。好肯定是好,但是人往高处走不会像水一样往低处流。
他们俩原本就认识,而且在一个团里待过,学的东西也差不多,又有共同语言。你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优势。”
这世上的人和世上的事都要看缘分的。缘分不够,你再喜欢也没有用。
优秀的人从来都不缺乏追求者。
人家自然会从中挑选最合自己心意的那一个。
不是每一段喜欢都必须要得到回应的。如果得不到回应,就想不开的话,这辈子有几个时候能想得开呀?
胡辛铭拿着厚厚的本子到了邓青宁跟前。
“这是什么?”
“这是我重新编写的《白毛女》,你看看,跟你们之前编排的有什么区别?”
还没有完全结束,只进行了三分之二,但这已经是他从在团里的时候到现在这么长一段时间内呕心沥血的成果。
但凡是有时间他就在琢磨这个东西。
他没有那个机会去看邓青宁最后在大剧院的演出。
这是他到现在为止都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在闲暇的时候,他脑子里不由自主的出现过很多次画面,都是邓青宁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的样子。
他帮着邓青宁对过词。
对当时邓青宁他们排演的那个样板戏里的内容他记忆还是很深刻的。
精彩还是很精彩的,把整个故事的起伏涵盖在内,人物的形象也刻画的活灵活现。
但总归还是薄弱了一些。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有重新去改编这一版的想法,反正想到了他就去做。
到这会儿总算是明白了,他见过的邓青宁在舞台上耀眼夺目的样子。
他想为邓青宁写一本内容更人物更生动的戏,不止局限于在舞台上让观众直观的看,还应该在更广阔更真实的地方,用别的方式更广泛的传播。
让邓青宁演绎的喜儿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