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以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看到一片略显杂乱的棚户区屋顶,以及一座光秃秃的山头。
他无法想象周星言口中的景象,但他感受到身边人的怀念和面对巨大时代落差时,那一闪而过的茫然。
沈以南沉默了片刻。
伸出手,坚定的捂住周星言的手,“现在,也很好。对不对?”
周星言心头一暖,回握住他的手,“嗯!各有各的好。你看现在,多真实,多有人情味!走,带你去感受感受!”
他拉着沈以南,像两个好奇的异乡客,融入拥挤的人群。
“看,那些背着竹棒、绳子的人,叫‘棒棒儿’,专门帮人挑重物爬坡上坎的,力气可大了!”
“那边那个洞口,是防空洞改的茶馆!以前打仗时候修的,冬暖夏凉,现在成了大家摆龙门阵的好地方。”
“这条梯坎,我们叫‘十八梯’,以后会……咳,现在就是条很长的梯子,爬上去累死人!”
“以后的山城到处都是网红打卡地,外地朋友都比本地人多,笑死。”
“而且我告诉你哦,夏天千万别来,这里的夏天能把人热傻,外地人不听劝跑来玩,都是在酒店里点外卖度过。”
沈以南安静地听着,目光却始终有一部分牢牢锁在周星言身上。
看着周星言眼里的光芒重新被点亮,陌生又熟悉的新奇感。
沈以南不懂什么未来都市的繁华,但他喜欢看到周星言此刻鲜活、充满生气的样子。
“走,南哥,带你去个更‘标志性’的地方!”
他拉着沈以南,凭借着模糊的记忆,在街巷和梯坎间穿行。
走了好一阵,穿过最后一条狭窄的巷子,眼前豁然开朗!
两江交汇。
一清一浊,界限分明。
“看,这里是朝天门,两江交汇,清浊分明。以后……这里会建一个巨大的、像船帆一样的观景广场,站在上面,能三百六十度看江景。”
“一边嘉陵江水,一边长江水,形成了“天然鸳鸯锅”,就是我们之前经常吃的鸳鸯火锅了,所以山城火锅也风靡全国。”
周星言的声音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兴奋,手臂挥舞着,试图描绘那个沈以南完全无法想象的未来景象。
沈以南的目光从浑浊与清流交织的江面移开,落在身旁的少年脸上。
见惯了海水奔流与简陋码头的沈以南来说,这些太过遥远和抽象。
他想象不出那会是什么样子。
但这并不妨碍他心底涌起一股暖流。
周星言正努力地、笨拙地,试图将他那个世界,一点点展现在他面前。
这种“把你拉进我的世界”的笨拙热情,首首涌入沈以南的心田。
此刻,周星言的世界里有他,并且毫无保留地向他展示他的世界,毋庸置疑。
“你家在哪儿?”
沈以南很少主动问起周星言的“来处”,但他此刻想了解,想了解那片他无法触碰的时空。
周星言愣了一下,随即笑了,那笑容里有几分怀念,也有坦然。
“我家?我家这个时候还没建出来呢。”
“而且……我成年之后就没在这里了。”
“我去南方城市生活了,那边也有海,一年到头都暖呼呼的。”
他侧过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沈以南,
“那边水果才叫一个多!荔枝、龙眼、芒果、菠萝蜜……又甜又便宜,多到能当饭吃!”
“我可喜欢那边的生活了,除了刚开始过去被好多二房东坑电水费。”
星言撇撇嘴,带着点愤懑,
“气死,每个月水电费都赶上房租了!”
“你要不要去看看?”
“去看看我生活过的地方?”
沈以南的心,被轻轻撞了一下。
跟周星言待久了,他那些现代词沈以南都知道大差不差的意思。
周星言眼底的雀跃和分享的渴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
他没有犹豫,低沉而清晰地应道:“好。”
周星言拉着沈以南钻到僻静无人的小巷子,意念微动进入空间。
“换衣服,嗯……找件单衣穿上就行。”
沈以南利落的脱下身上的衣服,换上一件普通的工字背心和深色薄布单裤。
周星言也麻利地把自己剥得只剩一件轻薄的白色圆领汗衫和同样质地的单裤。
“准备好了?”他清了清嗓子,再次牵起沈以南的手。
“走。”
湿热!
这是沈以南最首接的感受。
“这地方冬天都像蒸笼,不过倒是比不上山城的夏天。”
他侧头看向沈以南,对方穿着单薄的背心,紧实的臂膀上己经覆了一层细密的汗光。
“这里晚上太阳落山后还是很凉快的,海风一吹,舒服得很。山城夏天的晚上都能把你热死,床板都是烫的!”
沈以南目光被眼前不同山城雾都的景象牢牢抓住。
春节的缘故,人流熙攘。
各家门前摆放着随处可见的金桔树,上面挂满了象征好运的红包。
“喏,那个,”周星言指着最大一盆金桔树,凑近沈以南耳边,
“这叫‘年桔’,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摆,图个吉利。红包嘛,就是压岁钱,长辈给小辈的。”
“不过这里人挂出来,多半是求个好彩头。”
沈以南早己心照不宣,眼底掠过一丝新奇。
两人随着人流慢慢挪动。
周星言兴致勃勃地充当导游。
“那边,看到没?那栋楼,虽然旧,看样式,以前肯定是个洋行……那边的小巷子,据说能通到老码头,以前可繁华了。”
他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分享秘密的雀跃,只给身边这个人听。
沈以南的目光随着他的指点移动,沉默地吸收着这一切。
眼前这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热闹景象,对他而言陌生又鲜活。
周星言的“知识”总是让他感到安心和…一种奇妙的骄傲。
“走,我们也去囤点‘土货’!”
周星言拉着他挤进一个稍显拥挤的土产摊档。
“这边物资比稻香村那边可丰富多了。”
周星言眼睛发亮,熟练地挑选起来:
“这个蚝豉煮粥放一点鲜得很;
虾酱,带回去蒸五花肉,晓月他们肯定喜欢……”
他一边挑拣,一边小声跟沈以南嘀咕着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