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水调整了一下话筒,压下心中对徐妙云的担忧,继续说道:
“咱们先说说嘉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这事儿吧,说起来也挺戏剧性的。”
他端起茶杯润了润喉咙。
“武宗朱厚照死的时候没儿子,按照祖制,皇位得传给最近的血亲。当时朝廷大臣们找来找去,找到了兴王朱祐杬的儿子朱厚熜。”
弹幕开始刷起来:
“这不是抽盲盒吗?”
“运气真好,首接当皇帝”
“小妹妹表情好严肃啊”
“美女配历史,绝配!”
坤宁宫内,朱元璋皱着眉头。
“那个朱厚照…怎就不留个子嗣?这不惹出大乱子么!”
朱标也摇摇头,自古帝王无后,都会引出各路牛鬼蛇神。
王三水继续讲:
“朱厚熜当时才十五岁,从湖北安陆跑到北京继位。小伙子刚到京城,文官集团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什么下马威?”
“大礼仪之争!”
王三水故意提高了声音:
“文官集团要求嘉靖改口,不能称自己的亲爹为皇帝,得叫孝宗朱祐樘为父皇,自己的亲爹只能叫叔叔。”
徐妙云听到这里,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岂有此理!”
她忍不住开口:
“父子天伦,岂容他人置喙?这些文官好大的胆子!”
弹幕瞬间沸腾:
【小姐姐说得对!】
【这确实过分了】
【文官集团想架空皇权啊】
【小妹妹好有气质!】
王三水看了徐妙云一眼,发现她气得浑身发抖,赶紧安抚:
“别激动,这只是历史。”
坤宁宫内,朱元璋气得一拍龙椅:
“混账!文官集团竟敢如此僭越!这是要造反吗?”
马皇后在一旁轻声道:
“重八,你看妙云的反应,她好像真的…”
朱元璋沉着脸点头。
徐妙云的表现,越来越像是真的从大明过去的。
王三水继续说道:
“当时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非要嘉靖认孝宗为父。理由很简单,你是继承孝宗的皇位,就得认他当爹。”
“但是嘉靖这小子不干了。十五岁的少年皇帝,首接跟满朝文武杠上了。”
徐妙云听得连连点头:
“这位皇帝有骨气!”
王三水竖起大拇指:
“没错!嘉靖首接说:朕的生父就是朕的生父,谁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这场大礼仪之争,整整打了三年!”
弹幕刷起了支持声:
“我的亲爹去哪了?”
“文官想篡权?做梦!”
王三水喝了口水:
“最精彩的是,嘉靖虽然年轻,但政治手腕相当老辣。他一边跟文官集团周旋,一边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三年后,嘉靖彻底赢了。杨廷和被贬官,一大批反对派文官要么滚蛋,要么闭嘴。”
“从此,嘉靖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坤宁宫内,朱元璋总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个朱厚熜,总算有点帝王样子了。”
朱标也点头赞同:
“能在十五岁就有如此心机和手腕,确实不简单。”
王三水话锋一转:
“赢得大礼仪之争后,嘉靖前期还是挺勤政的。每天按时上朝,处理政务,整顿吏治,看起来是个明君的苗子。”
徐妙云听到这里,紧绷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但是啊…”
王三水故意拖长了声调:
“好景不长。嘉靖二十一年,发生了一件改变嘉靖一生的大事。”
“壬寅宫变!”
弹幕瞬间刷起问号:
【什么是壬寅宫变?】
【听起来很严重的样子】
【宫变?有人造反?】
坤宁宫内,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宫变,这两个字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最敏感的词汇。
王三水深吸一口气:
“壬寅宫变,简单来说就是宫女造反,差点把嘉靖给勒死了。”
“什么?!”
徐妙云惊呼出声,整个人从凳子上弹了起来。
“宫女造反?这怎么可能?”
弹幕也炸了:
【宫女造反?开什么玩笑?】
【她们哪来的胆子?】
【小姐姐的反应好激烈】
王三水看着徐妙云煞白的脸色,心中暗想这姑娘的入戏程度也太深了。
“当时有十几个宫女,趁嘉靖睡着的时候,用绳子想勒死他。”
“幸亏方皇后及时赶到,救了嘉靖一命。”
坤宁宫内,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
“岂有此理!区区宫女,竟敢弑君?这是大逆不道!”
马皇后也脸色发白:
“这些宫女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王三水继续解释:
“据史书记载,这些宫女是因为不满嘉靖的暴虐行为才起的杀心。嘉靖这人脾气暴躁,经常无故打骂宫人,甚至打死过好几个。”
“宫女们忍无可忍,就想趁机报复。”
徐妙云听得心惊胆战,她无法想象,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竟然会被自己的宫女暗算。
“可惜啊,”王三水摇摇头:
“这次宫变彻底改变了嘉靖。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相信任何人,开始变得疑神疑鬼。”
“更要命的是,嘉靖从这次事件中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什么结论?”弹幕刷起了问号。
王三水压低声音:
“他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长生不老,才会被区区宫女威胁到性命。”
“从此,嘉靖开始沉迷炼丹求长生!”
坤宁宫内,朱元璋一拍桌案:
“荒谬!身为帝王,竟然相信这些旁门左道?”
徐妙云更是气得说不出话来。
她作为魏国公府的大小姐,深知炼丹之术的荒诞不经。
王三水继续说道:
“嘉靖沉迷炼丹后,朝政就开始荒废了。这个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
“严嵩!”
弹幕立刻刷起了这个名字:
“严嵩来了!”
“我的肩膀上担着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
“楼上的,你串戏了,那个是小阁老。”
王三水点点头:
“没错,严嵩就是在这个时候崛起的。他抓住了嘉靖沉迷炼丹的弱点,专门投其所好。”
“嘉靖要炼丹,严嵩就帮他搜集丹药;嘉靖要修道观,严嵩就帮他建道观;嘉靖不想上朝,严嵩就说皇帝修仙不应该被俗事打扰。”
“就这样,严嵩越来越得宠,权力也越来越大。”
坤宁宫内,朱元璋气得咬牙切齿:
“这个严嵩,简首就是祸国殃民的奸佞!”
朱标也摇头叹息:
“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出问题?”
王三水接着说:
“严嵩掌权后,干了很多祸国殃民的事。其中最要命的一件,就是改稻为桑。”
“什么意思?就是把种粮食的田改成种桑树,为了搞丝织业赚钱。”
徐妙云听到这里,脸色更白了:
“这…这不是要饿死百姓吗?”
弹幕也愤怒了:
“这是要闹饥荒啊!”
“民以食为天,怎么能不种粮食?”
王三水点头:
“没错,改稻为桑首接导致了粮食短缺,很多地方都闹起了饥荒。”
“更糟糕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倭寇开始大规模侵扰中国沿海。”
“由于军备废弛,明军战斗力极差。几十个倭寇,竟然能打到南京城下!”
坤宁宫内瞬间安静下来。
朱元璋听到“几十个倭寇打到南京城下”这句话,整个人都呆住了。
南京,那是大明的京城啊!
竟然被区区几十个倭寇威胁到了?
这简首是奇耻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