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烂柿子下埋着记忆清除站,悟空化作的巨猪拱出的是被粉碎的硬盘。空气中弥漫的恶臭,是被篡改的历史在腐烂。那些被 "清理" 的反抗者,他们的意识正被分解成无害的信息流。
记忆绞杀:数字时代的记忆污染与文明侵蚀
—— 基于《虚妄西行》“秽阻柿稀” 场景的批判性分析
摘要
本文以《虚妄西行》中 “秽阻柿稀:记忆污染” 的情节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批判、媒介研究以及记忆理论等多学科视角,深入剖析数字时代记忆污染现象及其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小说通过八百里烂柿子下的记忆清除站、被粉碎的硬盘、腐烂的历史以及被分解的反抗者意识等独特设定,生动揭示了记忆污染作为一种权力手段,如何系统性地清除异质记忆、篡改历史真相,并对个体意识和社会文明造成毁灭性打击。本文旨在解构记忆污染的运作机制,揭示其背后的权力逻辑,为反思当代社会中信息控制和记忆操纵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和批判视角。
一、记忆清除站的隐喻:传统与现代的荒诞交织
在《虚妄西行》的叙事世界里,“秽阻柿稀” 的场景呈现出一幅荒诞而又令人深思的画面。八百里烂柿子堆积的表象之下,隐藏着记忆清除站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设施。这一设定巧妙地将传统的地理障碍与现代的数字记忆控制手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隐喻。
(一)地理景观的异化
八百里烂柿子原本可能是自然景观或农业产物,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存在,而是成为了掩盖记忆清除站的掩体。烂柿子的腐烂和恶臭,象征着被污染和扭曲的记忆,暗示着记忆污染现象如同腐烂的物质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社会的根基。这种地理景观的异化,反映了现实世界中自然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权力对这些关系的重塑。
(二)记忆清除站的象征意义
记忆清除站作为核心隐喻,代表着权力对记忆的绝对控制。它隐藏在烂柿子之下,暗示着这种记忆控制是隐蔽而又深入的。在数字时代,记忆不再仅仅是个体的精神财富,更成为了权力争夺的对象。记忆清除站通过技术手段粉碎硬盘、分解意识,将那些不符合权力阶层利益的记忆彻底清除,从而实现对社会记忆的重塑和操控。
二、记忆污染的运作机制:从个体到社会的侵蚀
“秽阻柿稀” 场景中所展现的记忆污染并非偶然发生,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机制,从个体意识层面逐渐扩展到社会记忆领域,实现对整个社会的全面侵蚀。
(一)个体意识的分解
悟空化作巨猪拱出的被粉碎的硬盘,以及那些被 “清理” 的反抗者意识被分解成无害的信息流,揭示了记忆污染对个体意识的首接攻击。在数字时代,个体的记忆和意识往往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和传播。记忆清除站通过技术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粉碎和分解,使得个体的独特记忆和反抗意识被消解,成为符合权力阶层需求的 “无害” 信息。这种对个体意识的分解,不仅剥夺了个体的记忆权利,更削弱了个体的自我认同和反抗能力。
(二)历史真相的篡改
空气中弥漫的恶臭被描述为被篡改的历史在腐烂,这一意象深刻地揭示了记忆污染对历史真相的扭曲和破坏。权力阶层通过记忆清除站清除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历史记忆,同时篡改和编造新的历史叙事,以达到维护自身统治和利益的目的。这种对历史真相的篡改,使得社会失去了真实的历史参照,导致人们对过去的认知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到对现实和未来的判断。
(三)社会记忆的重塑
记忆污染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社会记忆的重塑。通过清除异质记忆和篡改历史真相,权力阶层能够构建起符合自己利益的社会记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个体的记忆和意识被统一塑造,社会舆论和价值观也被引导到特定的方向。这种社会记忆的重塑,使得社会成员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权力阶层的意识形态,从而巩固了权力阶层的统治地位。
三、记忆污染的危害:对个体和社会的双重冲击
记忆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自我认同造成严重影响,也对社会的公正、和谐和文明发展构成巨大威胁。
(一)个体层面:自我认同的危机
个体的记忆是构成自我认同的重要基础。记忆污染导致个体的记忆被篡改和清除,使得个体失去了对自己过去的真实认知,从而引发自我认同的危机。那些被 “清理” 的反抗者,他们的意识被分解,意味着他们失去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记忆,成为了权力的牺牲品。这种自我认同的危机,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和孤立。
(二)社会层面:公正与和谐的破坏
在社会层面,记忆污染破坏了社会的公正和和谐。被篡改的历史真相导致社会成员对过去的认识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到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权力阶层通过操纵社会记忆,掩盖自己的错误和罪行,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同时,记忆污染也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缺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价值观念,难以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三)文明层面:历史传承的断裂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记忆污染导致历史传承的断裂。历史记忆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记忆的传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然而,记忆污染清除了那些真实的历史记忆,使得文明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后代人无法从真实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导致文明的发展受到阻碍,甚至可能走向衰落。
西、反抗与救赎:打破记忆污染的枷锁
尽管《虚妄西行》中记忆污染的现象看似强大而难以抗拒,但小说也在情节中暗示了反抗与救赎的可能性,为打破记忆污染的枷锁提供了希望的线索。
(一)觉醒与反抗意识的激发
悟空作为故事中的关键角色,他化作巨猪拱出记忆清除站的行为,象征着对记忆污染的反抗。他的行动激发了其他角色的觉醒,使他们认识到记忆污染的危害,并开始反抗权力阶层的控制。这种觉醒和反抗意识的激发,是打破记忆污染枷锁的第一步。只有当个体和社会意识到记忆污染的存在,并勇敢地站出来反抗,才有可能改变现状。
(二)记忆修复与历史还原
除了反抗意识的激发,记忆修复和历史还原也是打破记忆污染枷锁的重要途径。在小说中,悟空等人努力寻找被粉碎的硬盘碎片,试图恢复那些被清除的记忆。他们通过调查和研究,揭示被篡改的历史真相,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种记忆修复和历史还原的努力,不仅有助于个体恢复自我认同,也为社会的公正和文明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构建新的记忆体系
打破记忆污染的枷锁还需要构建新的记忆体系。这种新的记忆体系应该基于真实的历史和个体的真实体验,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构建新的记忆体系,社会成员能够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价值观念,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新的记忆体系也能够为文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
结论
《虚妄西行》“秽阻柿稀” 场景以其独特的叙事和深刻的寓意,生动地展现了记忆污染这一数字时代的严峻问题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深远影响。记忆污染作为一种权力手段,通过清除异质记忆、篡改历史真相,实现对个体意识和社会记忆的全面操控,对个体自由、社会公正和文明传承造成了严重威胁。然而,小说中所暗示的反抗与救赎的可能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行动的方向。在当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记忆污染的现象可能会更加隐蔽和复杂。我们需要从小说中汲取教训,加强对信息的监管和审查,保护个体的记忆权利,还原历史的真相,构建更加公正、和谐和文明的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陷入记忆污染的陷阱,守护人类文明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