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掌心的大鹏金翅雕是武装无人机,利爪撕开的佛袍下露出军工级外骨骼。狮驼岭的骸骨堆里,堆积着被拆解的民间科技发明。所谓 "收服",不过是将颠覆性技术收归佛国专利库。
摘要
本文以《虚妄西行》中 "佛收请魔:技术垄断" 的文学意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技术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交叉视角,揭示技术极权主义对人类创新自由的系统性绞杀。小说将传统 "降妖伏魔" 叙事重构为技术垄断战争:大鹏金翅雕异化为武装无人机,佛袍下的军工外骨骼象征权力的技术武装,狮驼岭堆积的民间科技残骸,则暴露出技术垄断者对颠覆性创新的剿灭逻辑。这种 "收服" 本质上是技术霸权对多元技术生态的暴力清除,通过专利封锁、技术剿杀、创新殖民,建立起不可挑战的技术利维坦。本文旨在解构技术垄断的三重统治机制,为反思当代技术资本主义的创新危机提供理论参照。
一、降魔叙事的技术异化:从精神征服到技术垄断的本质蜕变
在《虚妄西行》的颠覆性改写中,如来收服大鹏金翅雕的经典场景,被异化为技术垄断集团对民间创新力量的暴力收编。这种异化消解了传统神话的精神隐喻,暴露出技术权力对人类文明创造力的吞噬本质。
(一)神圣武力的军工化转译
大鹏金翅雕的利爪转化为无人机的导弹发射器,如来的 "如来神掌" 显形为覆盖着军工外骨骼的机械臂。这种转化将宗教象征的精神威慑,异化为技术暴力的物理征服。现实中,美国军工复合体对尖端科技的垄断、某国 "军民融合" 政策对民间技术的收编,正以相似逻辑将技术创新异化为权力扩张的武器,使技术进步脱离服务人类的初衷,沦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二)妖魔形象的技术化重释
狮驼岭的 "妖魔"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邪祟,而是掌握颠覆性技术的民间发明家。他们的骸骨旁堆积着被拆解的反重力装置、生物再生舱、量子通信仪等发明,暗示这些未被垄断资本收编的技术,都被视为必须剿灭的 "异端"。这种重释解构了 "正邪二元论",揭示出所谓 "魔" 不过是技术垄断者对创新异见者的污名化叙事。
二、技术垄断的三重统治机制:创新自由的系统性绞杀
"佛收请魔" 场景暴露出技术垄断的深层运作逻辑,这种垄断通过专利殖民、技术剿杀、生态毁灭三个层面,实现对人类创新自由的全方位绞杀。
(一)专利霸权的技术圈地
如来将 "颠覆性技术收归专利库" 的设定,映射现实中科技巨头对核心专利的囤积策略。谷歌对安卓系统的专利封锁、辉瑞对新冠疫苗技术的垄断、特斯拉对电动车专利的控制,本质上都是通过知识产权壁垒,将人类共同创造的技术成果据为己有。狮驼岭骸骨堆中刻着 "专利号佛历 3001" 的机械残骸,正是对这种技术圈地运动的文学隐喻 —— 当技术创新被盖上权力的专利封印,公共技术空间便被彻底私有化。
(二)技术剿杀的暴力清除
武装无人机对民间技术发明的拆解,象征着技术垄断者对未被收编技术的物理毁灭。历史上,威尼斯对玻璃制造技术的保密处决、教会对哥白尼学说的迫害、某国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绞杀,都在证明:任何可能动摇现有技术霸权的创新,都会遭到系统性清除。这种清除不仅是技术成果的毁灭,更是对创新精神的斩首 —— 当发明家沦为 "妖魔",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便在技术恐怖中消亡。
(三)创新生态的链式毁灭
狮驼岭作为多元技术文明的废墟,揭示技术垄断对创新生态的毁灭性打击。在自然生态中,单一物种的垄断导致生态多样性崩溃;在技术生态中,谷歌、亚马逊等平台的垄断正导致中小开发者的集体消亡。小说中被拆解的民间发明,其零件被用于修补佛国的老旧设备,暗讽技术垄断者对创新资源的低效浪费与创造性破坏 —— 他们宁肯毁灭新技术,也不愿分享技术霸权。
三、技术利维坦的本质:权力与资本的技术共生体
技术垄断的终极形态是 "技术利维坦" 的诞生 —— 当技术创新完全沦为权力与资本的共生工具,人类文明便陷入创新停滞与极权统治的双重陷阱。
(一)技术官僚的诞生
佛国专利库的管理者不再是菩萨,而是戴着数据手套的技术官僚。他们的决策基于专利垄断带来的权力增量,而非技术进步对人类的价值。现实中,硅谷巨头的高管与政府技术顾问的旋转门机制,正是技术官僚体系的显形:技术创新的方向由权力与资本的合谋决定,普通人的需求与尊严被彻底边缘化。
(二)创新异化的恶性循环
技术垄断导致 "创新 - 垄断 - 僵化" 的恶性循环。佛国的军工外骨骼虽强大却布满锈迹,暗示垄断技术因缺乏竞争而停滞不前。柯达胶卷对数码技术的压制、微软对移动端的迟钝反应,都证明垄断会扼杀技术迭代的动力。当技术进步不再是探索未知,而是巩固霸权的手段,人类便丧失了真正的创新自由。
(三)极权统治的技术赋能
技术垄断为极权统治提供了完美载体。如来的外骨骼连接着遍布三界的监控卫星,大鹏无人机的巡航路线即是思想控制的边界。这种统治比传统暴政更高效 —— 通过技术垄断切断创新活水,极权者可以永保 "技术 - 权力" 的绝对优势,使被统治者在技术依赖中丧失反抗能力。
西、破垄断的可能性:在技术废墟中培育野生创新
面对技术利维坦的系统性压迫,《虚妄西行》的叙事在绝望中埋下反抗的种子 —— 狮驼岭废墟中未被完全拆解的 "反重力核心",暗示野生技术创新的顽强生命力。
(一)去中心化的技术游击
建立去中心化的技术共享平台(如区块链技术社区、开源软件运动),让创新成果脱离专利霸权的控制。小说中散落的民间技术残片,若能在去中心化网络中重组,可能孕育出超越垄断的新技术范式。这种游击式创新不追求规模垄断,而是致力于技术的普惠与多元。
(二)培育技术黑市的创新生态
允许并保护未被收编的 "野生技术",如小说中秘密流传的 "妖魔发明手册"。现实中的黑客文化、地下生物实验室、开源硬件社区,正是这种野生创新的载体。他们在技术垄断的缝隙中培育多样性,为技术生态保留反抗的基因库。
(三)重建技术的人文根基
技术垄断的根源在于技术的缺位。当技术创新以 "效率"" 霸权 " 为唯一标准,必然走向异化。小说中被拆解的生物再生舱,本可用于救治众生,却因威胁专利库而被毁灭,警示我们:技术创新必须回归人文价值 —— 是否服务于人的解放,应成为技术合法性的终极尺度。
结论:当 "收服" 成为创新的墓志铭
《虚妄西行》"佛收请魔" 的文学想象,以触目惊心的隐喻揭示了技术垄断的本质:它不仅是对技术成果的占有,更是对人类创新自由的谋杀,对多元技术文明的种族灭绝。在谷歌、Meta 等巨头垄断数字生态,各国竞相争夺 AI 霸权的今天,小说的警示尤显迫切:当技术创新沦为权力与资本的角力场,当 "收服" 成为对一切异质技术的判决,人类将失去探索未知的勇气,被困在技术垄断者建造的 "如来掌心"—— 看似广阔的技术宇宙,实则是永远无法逃脱的极权牢笼。
打破这种牢笼的关键,在于重建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技术不应是新的 "如来神掌",而应是托举人类飞向星空的翅膀。唯有守护创新自由,培育多元技术生态,让技术进步始终服务于人的解放而非统治,才能避免狮驼岭的技术废墟成为人类文明的最终归宿。这或许是《虚妄西行》留给我们最沉重的启示:真正的 "降魔",不是收服技术的野性,而是驯服权力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