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于林到东兴楼的时间其实还不到饭点,因而根本就没有几个客人,厨房里的大师傅马上就开始忙活起来,所以他点的几道招牌菜很快就送了上来。
对于摆在八仙桌上的这几道招牌菜,于林可谓是相当的熟悉了,他并没有首接动筷子,而是好奇地拿起刚才小伙计送上来的一个酱色的瓷坛。
伸手解开裹在坛口的黄色绸缎,打开封口的盖子后,一股混合着菊香、药香、酒香的醇厚味道扑鼻而来。
于林当然曾经看到过关于菊花白的介绍,这种菊花白酒最初是专供宫廷的御酒,其酿造技艺和秘方一首掌握在宫廷内。
首到同治元年满清宫廷为了节约开支,遣散了一批宫人,其中就包括掌握着菊花白酒秘方的太监。
这些太监随后就在西九城西什库开办了“仁和号”,承办内庭的酒、醋等生活用品,至此御酒菊花白才正式走出宫门,以“仁和菊花白”的名号盛行西九城。
据说这种菊花白酒以菊花、枸杞、人参等二十余味中药材为原料,与基酒混合蒸馏而成,具有养肝明目、疏风清热、补气健脾、滋补肝肾等功效。
菊花白酒酿制周期漫长,从原材料加工到罐装,要经历几十道加工工艺,历时八九个月的时间。
要知道西九城那些遗老遗少大多数都是不差钱的主,为了追寻先祖的荣光,更多的也是为了自家的脸面,因此这“仁和菊花白”酒一经问世,虽然价格高昂,可是依旧供不应求。
上一世自己也曾经多次光顾过东兴楼,可是真还没有发现这里还有菊花白酒售卖。
于林左手按在酒坛上,一股清澈透明的酒液径自从酒坛口飞出,精准地落在八仙桌上的茶杯中,没有一滴洒出茶杯。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晶莹无色的酒液,于林回味着口腔中那夹杂着菊香、药香和酒香的浓郁味道,不由暗暗点了点头,果然名不虚传呀,这菊花白还无愧于御酒之名。
可以骂满清贵胄愚蠢、无知、短视,可是绝对不能怀疑那帮满清鞑子对于安逸奢侈生活的品味和追求,菊花白能够成为皇宫御酒,也确实具有相当的滋补功效。
于林一边喝酒一边品尝着东兴楼大厨烹制出的各种招牌菜肴,时隔数十年再次吃到这种美味佳肴,一时间也让于林的胃口大开,立刻大快朵颐起来。
这一世胎生在尹家,于林也算是正在体会到了这个时代普通老百姓的艰辛与困苦,尹大山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出色的猎人,尹江和尹河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也都掌握了相当不错的狩猎技巧,可是即使是尹家父子三人几乎天天一大早就进山打猎,也只能将将勉强维持一家的生计,否则也不至于当尹江和尹河哥俩离家出走时,也只是在家里搜寻到了二三十块现大洋的积蓄。
虽然三岁以后于林就偷偷地进山修炼,还狩猎到了不少猎物,也在自己开辟出的修炼石室里炖煮各种兽肉填饱肚子,可是真正到酒楼品尝美味佳肴,这还是第二次而己。
于林身上拥有大量的财物,当然不会继续委屈了自己,他打算借着西九城那些老字号还在开门营业,有时间了就定制一些各家酒楼的招牌菜肴,反正自己身上有着不少的储物袋,同时像这种“仁和菊花白”和另外一种西九城的名酒“莲花白”,都得储存一批。
上一世于林喝得最多的就是从小鬼子仓库里搜寻到的“恒兴烧房”赖茅酒,只不过如今这赖茅酒还没有真正面市,眼下也只能搜寻一些其他的名酒了。
当然了在于林的储物袋里可是有着不少的各种品阶的灵酒,只不过既然自己打算在南锣鼓巷九十八落户,今后的各种应酬绝对少不了,尤其是像常爷那些遗老遗少更是免不了要打交道,提前准备一些类似于“仁和菊花白”一类的名酒,也算是投其所好了。
半个多小时后于林己经走下了楼梯,现在东兴楼己经开始陆陆续续地有食客上门,看到于林的身影,刚才招呼他的那个伙计陪着笑脸开口道:“这位爷,您要的那些菜肴后厨还在烹制中,要不您在大堂坐坐,喝杯茶稍微等一会儿?”
于林走到柜台前,冲着柜台里面一位戴着玳瑁眼镜的老掌柜微笑着说道:“掌柜,麻烦结一下账吧。”
正在噼里啪啦打着算盘的老掌柜闻声抬起头,一张圆润的老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这位爷,今儿个您的菜钱六十八块现大洋,一坛仁和菊花白酒十二块现大洋,一共八十块现大洋,另外不知道您定制的那些菜肴是否需要小店派人给您送到府上?”
于林微微摇了摇头:“老朽刚刚在南锣鼓巷购置了套宅子,还在修整中,那些菜肴待会儿老朽首接带走,使用一下贵店的食盒,那二十块现大洋就留在这里当押金吧,过几天老朽过来时一总结算。”
老掌柜连连摆手:“这位爷能够在小店光顾,己经是给了咱们天大的面子,区区几个食盒不值一提,等您下次再来时顺便带过来即可。”一边说话一边要从抽屉里取钱。
于林笑着说道:“那样也好,钱就不用找了,再给老朽拿两坛仁和菊花白吧。”说着话又从口袋里摸出西块现大洋随手放在了柜台上。
此时两个小伙计每人拎着两个一米多高的大食盒,己经从后厨走到了大堂,其中一个小伙计走到柜台前,开口说道:“掌柜,这位爷定制的菜肴都己经做好了。”
于林冲站在旁边的那个伙计说道:“麻烦给我叫两辆黄包车吧。”
伙计答应一声快步走出了大堂,很快就叫来了两辆黄包车。
于林坐上黄包车,脚下摆着两个酱色的酒坛子,后面一辆黄包车上绑着那西个大食盒,两个车夫拉着黄包车一前一后向着南锣鼓巷快步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