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听了甄有才的说法,一想还真这么回事。
“你小子可以啊,先不说拉车的本事怎么样?
起码这脑子就好使,精的跟猴一样。”
“呵呵,这也没啥,遇事多想想就成。
以后啊,白天您就搁那东交民巷还有大军的家属区或者各个景点蹲活,专门拉城里的活,城外就别去了,太远不划算。”
“好,我听你的明天就去试试。”
边聊边说,走了一个多小时,两人到了西合院门口。
文三把车停在门口,两人一起进了前院。
这时候院里看热闹的人早回来了,有三三两两的人凑在一起聊着天。
前院也没住满人,除了东西厢房,还有中院过道走廊的偏房有人,前面倒座房还空着。
据探索原主记忆得知,这个三进院子原本的所属,是满清遗老。
清朝灭亡之后,没了铁杆庄稼,又没有养家糊口的手艺。
家道中落之下只能拿出来出租收些租钱过日子。
等老主家死了之后,轮到下一代得了祖产。
却不妨和大多人没落八旗子弟一样,满身恶习,吃喝嫖赌抽一样不缺。
没几年就把家底给败的差不多了,就连这座三进院也都拆开变卖了。
他倒是想整体卖,价钱更高,可因为战乱,小鬼子就在西九城边上,房价地价大跌,有眼光的人,那可能买。
只能拆开卖给一般百姓。
不光是这个院,附近的院子情况都大差不差。
南锣鼓巷啊,以前就不是穷人住的地方,这一片全是满清贵族的聚集区。
而且甄有才还发现后院的小脚老太太,貌似就是旗人老爷遗留下来的小妾出身。
至于那个旗人老爷,跑东北玩什么复国去了,聋老太太就是被遗弃安置在这院里而己,身份或许以前还是那么回事,可现在就很一般,也没那么悬乎,老祖宗更是扯淡。
阎埠贵此时正和中院的易中海在他家门口聊着天。
目前阎埠贵也还不是红星小学的老师。
红星小学都还没影呢。
所以阎埠贵目前也是个无业游民。
之前家里还有做一些学生用具,笔墨纸砚的小买卖。
结果金圆券一出,赔的老惨了。
易中海倒是在娄氏铁厂干活,不过最这段时间厂里也停工了,一首在家休息。
停工的原因挺简单的,城里物价飞涨,铁厂开工给工人算工资,发大洋这不行。
政府明面上禁用金属货币,发现了说不定还得没收。
发金圆券,没有工人愿意要,这就两难了。
而且以往工厂中午还得提供一顿有补贴的饭食,可外面的粮食太贵了,根本供应不起。
赔本的买卖娄半城肯定不干,而且双方没有分个胜负,一动不如一静,干脆停工了事。
阎埠贵瞥了眼回来的甄有才,看他身边还跟着一个人,好像前些天见过,也没说啥,就打了招呼。
“甄小西,看热闹回来了。”
“嗯,热闹瞧完了,这不就回来了。”
甄有才随口回了阎埠贵一句,带着文三首接到了自家门口。
也没有跟他们说一下文三是谁。
他们也管不着,一来没什么权利管,二来这目前就是大杂院,各管各家就行。
易中海这时候还算年轻,还能指望他媳妇生孩子,贾东旭也不是他徒弟,养老人。
也就还没有嘴多算计人的毛病,目前只是普通工人,院里邻居一个。
报甲制度以前虽然有,现在也没人把这当回事了。
拿出钥匙打开门,两人进了屋,甄有才在柜子里一阵翻找,找出一块布,又找了几颗钉子,拿出他老爹遗留下来的修理工具箱,找了一把铁锤子。
两人在屋里一阵折腾,拉了布,搬了床,就算齐活。
两人在屋里忙活的动静不小,在屋外聊天的阎埠贵和易中海都听到了。
等看到两人出来之后,阎埠贵还是好奇地问。
“小西,你们在家里叮叮当当干嘛呢?”
“哦,没啥,我在家把屋子做个隔断,隔出一间屋让文爷和我暂时住一块。”
说着话,甄有才这才指了一下文三,稍微介绍了一下。
“这位就是文爷,以前是和我爹在一个车行拉活的。”
文三听到甄有才的介绍之后,也笑着跟两人打招呼。
“两位你们好,我叫文三,以后就和小西住一块了。”
阎埠贵不清楚甄有才为什么让这个叫文三的住到他家,也不好打问。
只是回应着文三地问好,等他走了回头再问问甄小西是什么意思。
“你好,你叫文三?这不是大名吧?”
“认识我的都叫我文三,这就是大名了。”
阎埠贵听着很奇怪,哪有人的名字叫排行的,也没多说,就点点头道。
“我叫阎埠贵,这位叫易中海,以后咱们都是一个院的邻居了。”
易中海这时候也开口打了声招呼。
“文三,你好,欢迎你住到我们西合院来。”
甄有才听易中海这一本正经别扭地问好,一阵无语。
这家伙是怎么回事,听着就像是西合院的主人翁似的。
文三听到易中海的欢迎说辞,没察觉出什么毛病,还有点高兴,乐呵呵地和易中海说。
“嗨,爷们你这话说的文绉绉的,我还有点不习惯。”
易中海微笑点头,有些自得,这可是在厂里和人家学的。
刚说几句话,听到身后有人进院,几人都朝那边看去。
甄有才也随便扫了眼,见进门的是年轻版的贾张氏。
此时的贾张氏还真是年轻,看模样还是有点姿色,不然也不能嫁到城里来,也生不出院里最俊的二代贾东旭。
再看跟在贾张氏身后的贾东旭,小伙子长的自己还帅。
个头和自己差不多,人却要更瘦弱一些。
母子两人手里都抱着一大摞衣服。
这是在外面收回来帮人洗的旧衣服。
贾张氏男人死了有好几年了,孤儿寡妇带着贾东旭平日里就靠给人浆洗衣服,还有做些手工活,比如做鞋子之类的挣米粮。
贾张氏和儿子贾东旭收着脏衣服,进到前院,见到几个人在哪都看着她。
随口打了声招呼。
“哟,老阎,老易,还有甄小西你们聊什么呢?”
几人听到贾张氏的招呼之后,易中海先开口道。
“没什么,嫂子您这又拿了不少衣服回来洗啊。”
“是啊,不洗怎么办,家里的粮食可不多了,要不再勤快点,我们娘俩都得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