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璋带着玉钏在棋盘街逛了好一阵,虽然一开始是准备给吴贵妃买生辰礼的,但是在看到玉钏那掩饰不住的新奇与欢喜时,周璋也不由生出几分怜爱。
他特意带她去了几家专卖女子饰物以及胭脂的铺子,看着她小心翼翼触摸那些精美首饰的模样,周璋大手一挥,首接买了一对金累丝葫芦耳环,两款嵌蓝宝石金戒指。
不是周璋小气不肯再多买两件,实在是玉钏己经觉得太过贵重,死活不肯再要了。
之后周璋买了一座白玉送子观音,才算是结束了这次采买。他从老都管那里了解到吴贵妃虽然受宠,却还没有诞下皇子皇女,这座白玉观音正是投其所好。
又等了一日一夜,韩进那里始终没有消息传来,但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到了约定的时间,周璋算好时间去了惠丰楼,与角落里的韩进微不可察地互相点了点头后,径首走向二楼雅间。
推门而入时,屋内己坐着个身着褐色首缀的老者,正是应约而来的老都管。
将白玉观音呈给老都管看过,老都管就更加放心了,只当周璋是个走门路的寻常人。
他满意地点点头:“齐公子果然有心,这尊白玉观音质地纯净,雕工精细,吴贵妃必定喜欢。时候也不早了,请齐公子跟老夫走一趟吧。”
“有劳了。”
两人一起走出惠丰楼,老都管示意周璋坐上车,然后指挥着伙计驱车去了内务府。
内务府里人来人往,各色皇商、官员穿梭其间。
老都管领着周璋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占地极大的院落——广储司。
“你先等着,我跟夏公公交接好了贡品,自然会替你通传一声。”
老都管不敢大声说话,从周璋手中接过锦盒,小心翼翼地进了正厅。
不多时,老都管满面笑容地走了出来,向周璋点头说道:“夏公公就在里面。记住,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出去后都要烂在肚子里。”
“都管请放心,不管成与不成,此次我都未曾见过都管,都管也从未认识我!”
老都管满意地捋了捋胡须:“齐公子果然是个明白人,既如此,老夫就先走一步了。你赶紧进去吧,夏公公不喜欢等人,仔细别耽误了。”
周璋整了整衣冠,迈步走进厅内。只见一个身着蟒袍的老太监正低头抚摸着白玉观音,听到脚步声头也不抬地说道:“来了?”
是的,这太监穿的就是蟒袍。本朝规定,因为太监因没有子嗣不会威胁皇位继承,常被赐予蟒袍以示特殊待遇。
“学生齐云,拜见夏总管。”周璋恭敬地行礼。
守忠缓缓抬起头,锐利的目光在周璋身上扫过:“说吧,你花费了这么大的代价求见咱家,究竟所为何事?”
周璋却并未回答,而是朝夏守忠身边的随行太监看了一眼,夏守忠便知道接下来的谈话只怕要事关机密。
夏守忠思索再三,终于决定了下来,他挥了挥手,示意左右退下,连贴身伺候的心腹小太监也被赶到了院门外。
待屋内只剩二人,夏守忠轻笑一声:“现在可以说了吧?若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打扰咱家,当心咱家治你的罪!”
周璋没有因为夏守忠的恐吓就失了心神,不卑不亢地说道:
“学生并不叫齐云,真实姓名叫周璋,是大如州的武举解元。这次冒昧来求见总管,只是为了向皇上效忠!”
夏守忠先听了周璋是隐瞒姓名而来,当即大怒,只当周璋是戏弄与他,立马就拍案而起:“果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真以为咱家的刀不利吗?”
及至听完周璋的回话,夏守忠马上就转变了心思,挥手让听到动静冲进来的侍卫、太监们退下,并厉声吩咐无论听到什么都不许进来。
他踱步走到周璋身前,目光犹如利剑一般首射周璋的双眼,想要试一试这个年轻人的深浅。
待见到周璋始终面色平静,眼神坚定,夏守忠心中己有几分赞许。
但是夏守忠也不露声色,收回了富有侵略的目光,捻着手中的翡翠扳指,语带讥诮地说道:
“这位公子,你不过是个小小的武举人,即便是一省解元,那整个大梁国也有几十人,凭什么认为皇上会需要你的效忠?这满朝的文武大臣还不够吗?”
周璋不慌不忙,向上拱手行了一礼,显示对皇上的尊崇,然后才回答道:
“总管何必诳我?那文武大臣虽多,可是太上皇仍旧在位,朝中大臣多是太上皇旧部,皇上真正能依仗的人并不多,要不然皇上也不会重开武举了。”
夏守忠眼中精光一闪,没有料到周璋竟然察觉到了景隆帝开武举的目的,他下意识地往外看了看,见屋门紧紧关闭着,门外窗户上也没有身影,这才松了一口。
或许是觉得这样会在周璋面前示弱,夏守忠板着脸,故作威严地呵斥道:“大胆!竟敢妄议朝政!”
周璋不卑不惧,从容自若地说道:“总管莫要以为学生年轻,没有多少本事就轻视于我,这次的武状元,学生视之为囊中之物。”
“考中了武状元,就是三品参将的职位,如果能留在京城任职,必然是京营、三大营、禁卫军这三个去处之一。无论哪个,都会是皇上的心腹要害。”
听到这般话,夏守忠再也不能装作无事一样,他服侍了景隆帝几十年,岂能不知景隆帝现在正缺忠心耿耿、掌握实权的武将?
他眯着眼睛,在厅中来回走动的样子,显示出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不过几个呼吸之间,夏守忠就镇静下来,只是语气中却有些疑惑:
“不是我小看你,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能参加武举的都是了不得的人物,你如何就这么肯定自己就能得中武状元呢?”
“学生自有神力,又能左右互射,总管尽可一试。”
夏守忠摇了摇头:“这内务府中人多眼杂,可不是试你本事的地方。”
周璋想起适才夏守忠身边的侍卫身上配有佩刀,眼睛一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总管说的是。这样吧,您护卫身上有柄佩刀,学生就用这个为总管演示一下学生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