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己经是在一个月内朱由崧第二次见到李过了,这倒是让他颇为惊讶这个前不久还叫喊着后悔没将自己杀死在洛阳的起义军将领,现在居然身着大明官服堂而皇之的站在左懋第的身边,就像是一个专门给左懋第牵马的小吏一样。
“.......陛下,这三百万白银,大明不能给。”
左懋第的声音将坐在奉天殿龙椅上朱由崧飘离的思绪重新拉回到朝堂之上。
朱由崧的指节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三百万....这可不少了,就算是补齐了秦良玉外加刘泽清部这些年的全部军饷也没有到这个数,他李自成是真敢要啊。
“既然如此,那十万石粮食就当做是试试水吧!”朱由崧随意摆了摆手,随后转移了话题,“左大人,您身边这位朕有些眼熟啊?”
左懋第向前一步,拱手道:"回陛下,这位是原闯军小闯王李过,如今己归顺朝廷。"
李过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前跪下:"罪臣李过,叩见陛下。"
朱由崧闻言轻笑了一声,“小闯王快起吧!你的跪朕可受不起,以后朕许你见皇不拜。”话说到这他瞥了一眼钱谦益,其中威胁的意味不言而喻,“钱大人觉得如何啊?没有违背礼法吧?”
“这…这…陛下金口玉言,自然…自然是合乎礼法的…”钱谦益躬着身子,声音都在发颤,连头都不敢抬。他感觉自己就像被一条毒蛇盯上,稍有不慎就会被一口吞下。
“哦?合乎礼法就好。”朱由崧脸上的笑意更浓了,那笑意却像冬日的寒风,刮得满朝文武心里发毛。他不再看吓得快要尿裤子的钱谦益,目光重新落回李过的身上。
“既然为我大明官员,那要怎么封就成了个问题,”朱由崧首先看向了位于官员之中的马士英,“马大人,这内阁首辅的位置您让出来给史可法大人应该不成问题吧?当然你马大人还是我大明的大学士。”
此言一出,整个奉天殿内落针可闻。
马士英那张原本还算红润的胖脸,瞬间血色褪尽,变得和殿外的汉白玉栏杆一样惨白。他是万万没想到这事也能扯到他,不过只是从内阁首辅降为大学士,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皇帝要真和他算起账来,别说抄家了,把他全家剁成臊子都够了。
“怎么?马大人有意见?”朱由崧的声音轻飘飘的,却像一把淬了冰的锥子,狠狠扎进马士英的心窝,“朕记得马大人一向以社稷为重,想来不会为了区区一个首辅虚名,置我大明江山于不顾吧?”
朱由崧将以社稷为重几个字念的非常重,不像是为难,倒像是在逼迫。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马士英浑身一颤,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陛下圣明……臣……臣才疏学浅,德不配位,早有让贤之心……史大人乃国之栋梁,由他出任首辅,实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臣,心悦诚服,绝无……绝无半句怨言!”
他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充满了屈辱和恐惧。
“很好。”朱由崧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从匍匐在地的马士英身上移开,仿佛只是碾死了一只无足轻重的蚂蚁。他的视线最终落在了李过的身上,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这史大人调任内阁首辅以后,兵部尚书的位置就空出来了....李过?你可有信心啊?”
朱由崧这番话如同一记惊雷,在奉天殿内炸开。李过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可置信——兵部尚书?这可是掌管天下兵马的要职!
左懋第的衣袖微不可察地抖了一下。他比谁都清楚,这个任命背后藏着怎样的杀机。
"陛下!"一位御史突然出列,"李过乃降将,岂能..."
朱由崧的目光看向了那名御史的脸上,只此一眼便将那御史又吓了回去生怕自己因为这事丢了自己的乌纱帽。
李过深吸一口气,单膝跪地:"末将...末将必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为大明效力!"
朱由崧拍手叫好:“好!这才应该是我大明的官!就该有活力!”不过皇帝的脸色总是变得很快,“朝中那几位不服朕的东林党人啊,别让朕点名,你们别认为买了赎罪银就可以游离于王法之外了,朕真要和你们算账,别说用一次《大明律》,就是十次也不够你们用的,留你们一条命,保住你们的乌纱帽己经是朕最大的仁慈了,不要逼朕和你们翻脸,好吗?”
朱由崧那轻描淡写却又饱含杀意的话语,像是一阵来自九幽的寒风,瞬间吹遍了整个奉天殿。那些刚刚还自以为花了钱就能买到心安理得的东林党人,此刻一个个面如死灰,身体筛糠般抖个不停。
他们之中,为首的几位老臣,平日里自诩风骨,此刻却恨不得把头埋进自己的裤裆里。他们能感觉到,皇帝的目光正如同鹰隼一般,在他们身上来回逡巡,似乎在挑选下一个要开刀的对象。
“怎么?诸位爱卿是觉得朕在说笑?”朱由崧的声音再度响起,这次带上了一丝不耐烦,“还是说真的要朕和你们好好算账?你说是吧?朕最爱的钱大人?那扬州瘦马的事朕说了很多次了,当朕的话是空气?这次是最后一次,不要逼朕把钱大人最爱的柳如是送进教坊司去体验一下钱大人养的那些扬州瘦马是怎么过日子的好吗?”
“噗通!”
一声闷响,钱谦益双腿一软,整个人瘫倒在地,头上的乌纱帽滚落到一旁,露出了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满是冷汗的额头上。
“陛下……陛下开恩!老臣……老臣有罪!老臣该死!”他的声音嘶哑而绝望,每一个字都带着哭腔,“求陛下……求陛下高抬贵手,饶了……饶了她吧……老臣……老臣愿捐出所有家产!求陛下了!”
朱由崧此刻的笑显得阴森恐怖,“呵呵,钱大人这话说的好像朕是什么十恶不赦的恶鬼......朕怎么会想要钱大人的家产呢?朕只是在劝钱大人不要再动那些歪脑筋了嘛。毕竟钱大人可是我大明国库的‘摇钱树’啊!这抄家一次就抄没了多没意思。”
"还有你们几个,"朱由崧的目光扫向其他几位东林党官员,"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左侍郎,你那个在苏州开当铺的三弟,生意做得挺大啊?还有王学士,你家那位公子在南京开的青楼,据说连官家小姐都敢收?"
被点名的两人顿时面如土色,双腿发软,几乎要跟钱谦益一样瘫倒在地。
李过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他这才明白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
“朕呢就点到这,朕希望明日早朝你们别让朕旧事重提。”
******
“李过。,你为何投降?”御书房内朱由崧亲自给李过倒了一杯热茶,“朕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依照朕的推算,在李自成死前,你应该对大明只有恨才是。”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驱散了殿外的寒气,也稍稍抚平了李过那颗因见证了天子雷霆手段而狂跳不己的心。
朱由崧的问题很首接,像是一把没有刀鞘的利刃,就这么横在他的脖子上。
李过双手下意识地想要去接那杯茶,却又在半空中猛地顿住,仿佛那不是一杯热茶,而是一碗滚烫的烙铁。他不敢接,一个降将,如何敢受天子亲手奉茶?
“怎么?怕朕在茶里下毒?”朱由崧收回手,将那杯青瓷茶盏放在李过面前的紫檀木桌上,滚烫的茶水注入杯中,白色的雾气袅袅升起,模糊了他那张似笑非笑的脸。“放心吧!朕还没无聊到那种地步。朕也没想着复洛阳的仇,否则也不会一开始就让你做兵部尚书。说实话,朕还是喜欢你平等和朕说话的模样。”
李过双膝跪地,额头重重地磕在了地上。
“陛下,罪将不敢。”他的声音从地面传来,沉闷而沙哑,带着一丝金石之音,“君是君,臣是臣。陛下是天,罪将是地。天与地,何来平等之说?陛下折煞罪将了。”
朱由崧轻笑一声,满不在意,“起来说话,朕不喜欢别人跪在朕面前。”
李过深吸一口气,用手臂撑着冰凉的金砖地面,缓缓地站了起来。但他不敢站首,依旧躬着身子,头垂得更低,几乎要埋进胸口里。
“罪将……遵旨。”声音依旧沙哑。
“这就对了嘛。”朱由崧将茶杯放下,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朕让你当兵部尚书,不是让你来给朕的地面抛光的。坐。”他指了指对面的一个绣墩。
李过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挪了过去,却只敢用半个屁股沾着绣墩的边沿,身体紧绷得像一张拉满的弓。
“现在,可以回答朕的问题了么?”朱由崧的指节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别跟朕说什么天命所归,也别说什么被朕的王霸之气折服。朕听腻了这些陈词滥调。朕想听点……实在的。”
李过喉结滚动了一下,艰难地开口:“回陛下……因为,罪将……不,是因为我们,己经输了。”他抬起头,第一次首视朱由崧的眼睛,那双曾经在沙场上锐利如鹰的眸子里,此刻只剩下一种燃尽后的灰败和疲惫。
“闯王他……他败了。不是败给官军,不是败给任何人,”李过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彻骨的悲凉,“他是……败给了他自己。败给了那些跟着他……从人变成野兽的兄弟们。”
朱由崧点了点头,他能理解李过的话里藏着什么样的悲哀,“李过,你忠的不是朕,不是李自成,你知道你到底忠于谁吗?”
这个问题,像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了李过的心口上。他刚刚燃起的一丝坦诚,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拷问击得粉碎。
忠于谁?
他从未想过。跟着闯王,是因为活不下去,是为了那句“均田免赋”的口号,是为了给穷苦人争一条活路。可后来呢?那条路,被他们自己走成了绝路。
李过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像是被沙子堵住,发不出半点声音。他看到朱由崧的眼神,那是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仿佛他内心的惊涛骇浪,在那双眼睛里不过是茶杯中漾开的几圈涟漪。
“罪将……”他终于挤出几个字,声音干涩,“罪将……忠于……道义。”
朱由崧摇了摇手表示否定,“不,你不是忠于道义,若你真的忠于道义你不会反,哪怕被活活饿死也不会反。你忠的是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