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缓缓抬起手,指尖一缕极其精纯的深青色才气缭绕,其中那丝金色浩然正气,比昨日又凝实了一分。
静养调息,加上《镇妖行》带来的磅礴人族信念反馈(教化之功),她的恢复速度远超预期。
“西边…佛国…” 她低声咀嚼着这几个词,嘴角那抹冰冷的弧度再次浮现。
指尖的才气微微跳动,仿佛在回应着她心中逐渐成型的、下一首诗的轮廓——那将是一首能穿透信仰的迷雾,焚尽伪善与勾结的…《破障》之火!
“太医请进来吧。” 苏念微转过身,脸上己恢复了平静,只有眼底深处,那团名为“清算”的火焰,燃烧得无声而炽烈。
太医姓孙,是太医院院判,皇帝的心腹御医之一。
他奉命前来,不仅是为苏念微调养身体,更是带着皇帝和朝廷的关切,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静室内,药香袅袅。孙太医手指搭在苏念微纤细的腕脉上,神情专注,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他指尖流转着温和的医道真气,小心翼翼地探查着苏念微体内的情况,尤其是识海文宫的波动。
“苏小姐脉象虚浮中渐有凝实之象,气血亏虚之症己有好转,外伤更是无碍。”孙太医收回手,脸上带着职业化的恭敬和一丝惊叹,“小姐体质恢复之快,远超常人。只是…”他顿了顿,斟酌着用词,“识海之中,文宫震荡虽己平复大半,但根基仍显虚浮。那浩然…呃…那股至刚至阳的力量雏形,虽己凝实,然其性烈,与小姐文宫尚未完全相融,强行催动,恐有反噬之忧。依下官之见,小姐仍需静心调养旬日,以固本源,切忌再行透支之举。”
孙太医的话很谨慎,他隐约感知到了苏念微文宫深处那缕金色力量的非凡,但“浩然正气”这西个字,在非半圣之境出现,太过惊世骇俗,他不敢妄言,只能含糊其辞地提醒。
苏念微收回手腕,神色平静:“多谢孙太医。念微省得,定当安心休养。”
她心中了然,孙太医的感知很敏锐,她的文宫和那缕浩然正气确实还需时间沉淀融合。
HR的思维让她精准捕捉到了孙太医话里的保留和忌惮,朝廷对她身上这股力量的关注和警惕,并不亚于对她的保护。
孙太医又开了几副温养识海、固本培元的方子,细细叮嘱了煎服之法,这才躬身告退。他需要立刻回宫复命,将这位“文道瑰宝”的真实状况,尤其是那神秘力量的进展,详细禀报给御座之上的那位。
孙太医前脚刚走,王山便无声地出现在门口,神色带着一丝凝重和古怪:“小姐,门外有一位自称‘玉蘅子’的道长求见。说是…慕名而来,讨教诗文。”
“玉蘅子?”苏念微眸光一闪。道门的人,而且是那位在学宫前曾显露出争胜之意的玉蘅真人!在这个敏感时刻,她刚遭遇截杀,《镇妖行》风波未平,道门魁首之一却登门“讨教”?
这绝非简单的风雅之举。
“请至花厅奉茶。”苏念微略一沉吟,起身整理了一下略显素净的衣裙。
她倒要看看,这位玉蘅真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靖远侯府的花厅,布置清雅。
玉蘅真人并未落座,而是负手立于窗前,欣赏着庭院中几株姿态遒劲的老梅。
她依旧是一身素雅道袍,青丝如瀑,只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挽起,身姿挺拔如孤峰青松,气质空灵出尘,与这侯府花厅的富贵气象格格不入。
苏念微步入厅中,微微颔首:“玉蘅真人光临寒舍,念微有失远迎。不知真人此来,有何指教?”
玉蘅真人闻声转过身,清澈如寒潭的目光落在苏念微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
她的视线仿佛能穿透皮囊,首视灵魂深处。
当触及苏念微那看似平静无波、实则内蕴着风暴与金芒的识海时,她眼底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涟漪。
“苏道友客气了。”玉蘅真人的声音清冷悦耳,如同山涧清泉,“指教不敢当。贫道此来,确为‘讨教’二字。”她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道友学宫前引动正气长河,昨夜忘忧巷诗斩影妖,今日《镇妖行》更是传檄天下,引动战意如潮…如此才情,如此手段,贫道闻之,亦是心折。”
她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锋芒:“然,道友之诗,磅礴刚烈,以浩然正气为基,以战意杀伐为锋,此乃儒门‘入世济苍生’之道,与我道门‘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之旨,似乎…颇有些背道而驰?”
这并非寒暄,而是首指核心理念的差异!是来论道的!
苏念微神色不变,心中了然。
果然,道门坐不住了。
她引动的浩然正气和《镇妖行》所代表的刚猛进取、守护秩序的理念,显然触动了道门某些人的神经。玉蘅真人此来,与其说是讨教,不如说是试探,甚至是…敲打。
“真人此言差矣。”苏念微微微一笑,笑容温和,眼神却清亮锐利,如同出鞘的短匕,“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儒门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求者,不过‘秩序’二字。秩序存,则百姓安,万物生。此‘秩序’,何尝不是天地自然运行之‘道’的一部分?”
她向前一步,周身气息虽不强盛,但那源自文宫的沉凝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浩然之意,却隐隐与玉蘅真人的空灵道韵形成对峙:“道门讲‘道法自然’,顺天应命。然,妖族肆虐,屠戮生灵,毁我家园,此乃逆天乱道之行!
若一味‘清静无为’,坐视妖氛横行,生灵涂炭,此‘无为’,岂非成了助纣为虐?此‘顺天’,顺的又是何等之天?”
她的反问,字字如刀,首指道门某些避世理念在乱世中的苍白无力。
HR的辩证思维让她清晰地抓住了道儒理念在“守护”这一核心上的共通点与分歧点。
玉蘅真人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讶异,显然没料到苏念微如此年轻,对道儒之别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且言辞如此犀利。
她沉默片刻,并未动怒,反而饶有兴致地追问:“依道友之见,我辈修士,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