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起身,环视西周。幸存的护卫们虽然伤势被佛光稳定,但眼中的恐惧、悲痛、茫然仍未散去。血腥与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条刚刚经历厮杀的小巷。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身体的虚弱和心中的沉重。识海文宫虽然暗淡,但一股源于现代HR对“灾后心理干预”的理解,以及自身守护之心的力量,支撑着她。
她走到巷子中央,面对众人,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穿透阴霾的力量:
“诸位,请听我一言。”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墙头上的了尘佛子,都集中在她身上。
苏念微没有立刻吟诗,而是缓缓开口,如同在安抚受惊的同伴:“我知道,此刻大家心中充满悲痛、恐惧,甚至愤怒。我们的同袍,刚刚还并肩作战的兄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或是身受重伤。妖魔的凶残,血与火的残酷,我们都亲身经历了。”
她的声音低沉而真诚,充满了同理心。护卫们听着,眼眶发红,握紧了拳头。
“但是,”苏念微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不屈的信念,“妖魔的利爪,撕不碎我们守护家园的决心!同胞的血,不会白流!它只会化作我们心中更炽热的火焰,烧尽一切来犯之敌!”
她的目光扫过每一张悲痛而坚毅的脸庞,最后望向巷口外那朦胧的、代表着家园和希望的京都灯火。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她开始吟诵,声音带着沉郁的悲怆,仿佛在为牺牲者、为这多灾多难的山河唱响挽歌。才气虽然微弱,却异常精纯,丝丝缕缕的青光随着诗句流淌,勾勒出壮阔而沉重的山河意象,让众人仿佛置身于那雄关险隘,感受着历史的悲怆。
护卫们的心被揪紧了,牺牲者的身影仿佛与这壮烈山河融为一体。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诗句转入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带着无尽的怅惘与哀思。青光中仿佛有无数亭台楼阁兴起又崩塌的幻影。这份对历史沧桑的感怀,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同身受——个人的牺牲,在历史长河中或许渺小,但守护的意志却永恒。
悲怆的气氛弥漫。了尘佛子眼中也流露出动容之色。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苏念微的声音陡然变得激昂而悲悯!她改动了原句!(原句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处她情绪激荡,临时改动了结尾,更符合此刻守护与抗争的主题)她饱含深情与力量地吟出:
“兴,民作主!亡,魂守护!”
轰!
最后一句出口,那原本沉郁的才气青光骤然一变!一股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力量从中爆发出来!那悲怆的山河意象并未消散,反而在青光中沉淀、凝实,仿佛化作了大地坚实的脊梁!那崩塌的宫阙废墟之上,仿佛有无数不屈的英魂虚影站起,他们手挽着手,面向妖魔来袭的方向,无声地筑起一道新的、由意志和牺牲构成的长城!
这不是强大的攻击战诗,却是一首蕴含了深沉家国情怀、悲悯苍生苦难、并最终升华为不屈守护意志的安魂与励志之诗!它抚平了恐惧,凝聚了悲痛,点燃了希望!
丝丝缕缕饱含生机的才气细雨(结合了微弱浩然正气的安抚之力)无声地飘落,温柔地浸润着每一个幸存者的身体和心灵。护卫们身上的伤痛似乎减轻了,心中的恐惧被驱散,迷茫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他们看着地上牺牲的同伴,不再是纯粹的悲伤,而是多了一份“继承遗志,继续守护”的决然。重伤员的气息也平稳了许多。
王山虎目含泪,单膝跪地,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小姐!我等愿追随小姐,守护家国,万死不辞!” 其余护卫也纷纷行礼,眼中燃烧着重新点燃的火焰。
了尘佛子静静地看着这一幕。那飘落的才气细雨,那由悲怆升华为守护的磅礴意志,那抚慰人心的力量…都让他心中震撼。他看着苏念微略显疲惫却仿佛笼罩着一层圣洁光辉的侧影,低低宣了一声佛号,眼中最后一丝争胜之意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沉思。
“苏施主以诗安魂,以文励志,此等胸怀,此等境界,己非‘才情’二字可尽述。小僧…受教了。” 了尘的声音带着真诚的叹服。他深深看了苏念微一眼,身影在淡淡的佛光中渐渐淡去,如同从未出现过。只有空气中残留的一丝檀香,证明他曾来过。
苏念微看着佛子消失的方向,又看向身边重新凝聚起斗志的护卫们,最后目光落在牺牲者的遗体上,轻声而坚定地说:
“收拾同袍,我们…回家。这笔血债,妖族,必须百倍偿还!”
她的声音不大,却仿佛带着千钧之重,在这片被血与火洗礼过、又被诗与魂安抚过的长巷中,久久回荡。手中,仿佛有一支无形的笔,饱蘸着墨与血,等待着书写下一章燎原的怒火。
忘忧巷内,血腥与悲壮的气息尚未完全散去,才气细雨带来的抚慰余韵仍在众人心间萦绕。王山和幸存的三名护卫强撑着伤痛,正小心翼翼地收敛同袍的遗体和照料重伤员。苏念微脸色依旧苍白,文宫传来的阵阵抽痛提醒着她透支的代价,但她的脊背挺得笔首,目光沉静地扫视着这片狼藉的战场,HR的本能让她在悲痛中快速评估着现场情况和后续影响。
就在这时,巷口传来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伴随着甲胄碰撞的铿锵声和火把摇曳的光芒。
“封锁现场!闲杂人等退避!”一个中气十足却带着几分官腔的声音响起。
一队装备精良、身着鲜明皇城卫队制式铠甲的士兵迅速涌入巷口,刀枪出鞘,寒光闪闪,瞬间将这片刚刚经历生死搏杀的区域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