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汉末,开局投董,压制曹孙刘
人在汉末,开局投董,压制曹孙刘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人在汉末,开局投董,压制曹孙刘 > 第53章 宝弓换ICU床位,老将军当场认主

第53章 宝弓换ICU床位,老将军当场认主

加入书架
书名:
人在汉末,开局投董,压制曹孙刘
作者:
七斤大胖孩
本章字数:
4914
更新时间:
2025-06-21

黄忠却执意将弓往前一送。

“使君若不收此弓,便是看不起黄忠!”

“黄忠己决意追随使君,此弓留在身边,不过是无用之物。”

“唯有在使君这等胸怀天下之人手中,方能再显神威!”

他目光灼灼,语气坚决,不容拒绝。

陈末知道,若再推辞,反倒伤了这位老将的心。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伸出双手,接过了那张宝雕弓。

弓身入手,沉甸甸的,带着一丝冰凉的触感。

陈末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惊人力量。

“好弓!”

他由衷赞叹。

“老将军放心,此弓,陈末定会善待。”

“待令郎身体好转,我便向太师举荐老将军。”

陈末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我欲请老将军任我亲卫兵统领,兼管我麾下白马义从,不知老将军意下如何?”

亲卫兵统领,兼管白马义从!

黄忠闻言,虎躯一震,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

他原以为,能为陈末执鞭坠镫,做个寻常亲卫便己是天大的恩赐。

未曾想,陈末竟如此看重于他,一开口便是统领之职!

白马义从,他虽初来乍到,却也听闻过这支骑兵的名头,乃是精锐中的精锐。

“使君……”

黄忠嘴唇翕动,激动得难以言语。

“末将,何德何能……”

陈末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将军的本事,我信得过。”

“好好照料令郎,待他康复,便是你我并肩沙场之时!”

这番话,说得黄忠热血沸腾。

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纵横疆场,万夫莫敌的峥嵘岁月。

“黄忠,定不负使君厚望!”

他单膝跪地,声音铿锵。

这一次,陈末没有再立刻扶他。

他受得起这一拜。

数日后,太师府。

董卓高坐堂上,面色红润,中气十足。

阶下,李儒手捧一份竹简,正侃侃而谈。

“太师,洛阳经黄巾之乱,又逢战火,早己残破不堪。”

“关中沃野千里,形势险固,长安更是有金城汤池之固。”

“臣以为,当迁都长安,以避关东联军锋芒,徐图后举。”

李儒的声音在大堂内回荡。

董卓捻着颌下短须,微微点头,似乎颇为意动。

迁都之事,他己与李儒商议过多次。

只是,其中关节甚多,仍有些举棋不定。

此时,陈末亦在堂下。

他听着李儒的陈述,心中暗道,该来的,总会来。

待李儒话音落下,董卓目光扫向堂下众人。

“诸位以为,文优之言如何?”

众将校大多默然不语。

迁都,可不是小事。

这等于将经营多年的洛阳拱手让人,谁心里没点嘀咕?

就在此时,陈末出列,朗声道。

“太师,李太傅所言极是。”

“迁都长安,实乃上策。”

董卓见是陈末开口,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这小子,总能说到他心坎里去。

“哦?陈末,你且细说。”

陈末微微躬身。

“迁都长安,其利有三。”

“其一,可避开关东联军锋芒,争取时间,重整旗鼓。”

“其二,关中富庶,钱粮充足,可为我军之后盾。”

“其三,长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据险而守,以待天下之变。”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拔高了几分。

“不过,学生以为,李太傅的方案,尚可稍作补充。”

李儒闻言,眉头微微一挑,看向陈末,眼中带着一丝探寻。

董卓也来了兴趣。

“有何补充?快快说来!”

陈末不疾不徐,语气却透着一股自信。

“洛阳虽残破,却仍是天下瞩目之地。”

“我等若尽数迁走,恐为人耻笑,亦会助长关东鼠辈气焰。”

“学生以为,可在洛阳留下五千兵马,虚张声势,迷惑敌人。”

“一来可掩护我等大军从容西撤,二来也可迟滞联军追击。”

“至于虎牢关,乃洛阳东面门户,更是险要。”

他目光炯炯,扫视众人。

“此处,当驻兵一万,以为诱饵!”

“若关东联军来攻,必先攻虎牢。我军可凭借关隘之险,大量杀伤其有生力量,挫其锐气!”

“待其师老兵疲,我等再寻机反击,岂不妙哉?”

一番话说完,堂上落针可闻。

李儒眼中精光一闪,看向陈末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欣赏与忌惮。

这年轻人,心思缜密,手段狠辣,竟能想出如此毒计。

董卓更是抚掌大笑。

“哈哈哈哈!妙!妙啊!”

“虚张声势,诱敌深入,此计大妙!”

他猛地一拍案几,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就依陈末之计!”

“传我将令,三月之内,迁都长安!”

“洛阳留兵五千,虎牢关驻兵一万,由徐荣将军统领,务必拖住关东联军!”

董卓声如洪钟,一锤定音。

迁都之事,就此敲定。

陈末心中微微松了口气。

历史的车轮,因为他的些许拨动,似乎并未偏离太远,却又在细节处,增添了几分对他有利的变数。

这五千虚兵,一万诱饵,希望能给那些所谓的关东诸侯,留下一个深刻的教训。

他可不希望董卓败得太快。

至少,在自己羽翼之前,董卓这面“黑锅”,还得好好背着。

迁都之事议定不久,荆州刺史刘表便遣人来到了洛阳。

来者,是刘表的长子,刘琦。

刘琦年岁不大,约莫十七八岁,生得一表人才,举止也颇有礼数。

他此来,是代表刘表,向太师董卓贡献“九锡”礼器。

这“九锡”,可是非同小可。

乃是天子赐予有功大臣的九种器物,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

如今由刘表这么一个地方刺史献上来,其意不言自明。

太师府,议事堂。

董卓高坐主位,看着堂下刘琦呈上的礼单,以及那几箱沉甸甸的“九锡”之器,脸上笑开了花。

“哈哈哈!好!好啊!”

“刘景升有心了!有心了!”

他接过刘琦奉上的书信,展开一看,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信中,刘表言辞谦卑,极尽恭维,称“愿为朝廷前驱,扫平不臣,重振汉室威严”。

这马屁,拍得董卓是通体舒泰。

“景升不愧是汉室宗亲,忠心可嘉!忠心可嘉啊!”

董卓将信递给一旁的李儒,示意他也看看。

李儒接过,一目十行,嘴角亦是露出一丝莫测的笑容。

陈末站在堂下,看着这一幕,心中却是不以为然。

刘表这老狐狸,算盘打得倒是精明。

名为进献,实为纳贡。

名为效忠,实为自保。

更深一层,恐怕还是想借董卓这杆大旗,巩固他在荆州的地位。

待董卓笑声稍歇,陈末才缓缓出列。

“太师。”

董卓心情大好,看向陈末,笑呵呵地问道。

“陈末啊,你有何话说?莫不是也觉得景升此举,大快人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