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略:从赤壁之战开始
三国谋略:从赤壁之战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谋略:从赤壁之战开始 > 第47章 南征折戟

第47章 南征折戟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谋略:从赤壁之战开始
作者:
早起的虫儿吃鸟儿
本章字数:
4376
更新时间:
2025-07-06

退兵的命令,如同冰冷的铅块,压在每一个曹军将士的心头。

从狂喜到绝望,只用了短短几天。他们不理解,为何刚刚取得震古烁今的大胜,丞相却要下令撤退。

“丞相,我等愿死战不退!誓要踏平江东,为丞相分忧!”夏侯惇、曹仁等将领,纷纷请命,不愿就此放弃。

曹操看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知道这些将领的忠诚和勇敢,但面对无形的疫病,再多的勇气也无济于事。他没有解释太多,只是摆了摆手,沉声道:“此乃天意,非战之罪。军令己下,不得有误!”

苏衍被任命为殿后总管,负责调度病患、粮草,并确保大军安全撤离。他没有推辞,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命令。

在撤退的过程中,疫病的危害,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批病患无法随军行动,只能在简易的营帐中,痛苦地挣扎。沿途的江面和岸边,随处可见被丢弃的尸体,和被遗弃的辎重。

健康的士卒,也因为长时间的行军和对疫病的恐惧,士气低落,萎靡不振。行军速度缓慢,减员严重。

苏衍亲力亲为,他带着军医和辅兵,对病患进行隔离、救治,并严格控制食物和饮水的卫生。他甚至亲自下水,指挥士卒焚烧病死者的尸体,以防疫情扩散。他的身影,在混乱的撤退队伍中,显得格外冷静和坚定。

在某个雨夜,苏衍的帐篷中,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诸葛亮,这个被苏衍带回来的“俘虏”,也未能幸免于这场疫病。他躺在简陋的床榻上,脸色潮红,呼吸急促。

苏衍坐在床边,亲自为他喂药。

“孔明先生,身体可好些?”

诸葛亮艰难地睁开眼睛,他看着苏衍那张在烛光下显得有些疲惫的脸,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苏参军……何必为亮费心?亮乃阶下囚,生死由命……”

“先生说笑了。先生之才,世间罕有,岂能轻易折损于此?”苏衍语气平淡,“况且,先生若病逝于此,岂不辜负了先生之前,为曹某所做的‘推波助澜’之功?”

诸葛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知道苏衍指的是什么。在庆功宴上,他曾“诱导”曹操犒赏三军,让士卒放松警惕。他知道,苏衍借着他的口,加剧了疫病的爆发。

“参军……亮不明白。你既然能预料到疫病,为何不早做提防?为何……要让它发生?”诸葛亮的声音很虚弱,却带着一丝不解和困惑。

苏衍沉默了片刻,他放下药碗,走到帐篷口,掀开帘子,望着窗外那片漆黑的夜空。

“孔明先生,你觉得,丞相此番南征,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诸葛亮想了想,道:“兵力虽众,但北人南征,水土不服,水战不精,是其一。粮草补给线漫长,是其二。最重要的是……丞相求胜心切,急于求成,反而失了稳重。”

“正是。”苏衍点了点头,重新坐回到诸葛亮身边,“丞相雄才大略,但其志过高,常有吞并天下之急。赤壁一役,若非此疫,丞相必将一鼓作气,首捣吴会,甚至挥师入蜀。”

“那又如何?”

“这天下,若真如此轻易便被一统,孔明先生以为,是福是祸?”苏衍反问道。

诸葛亮眼神一滞,他看着苏衍,从那双平静的眼眸中,他看到了比海更深的城府。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天道。若此时强行一统,根基不稳,反生大乱。”苏衍轻声说道,“更何况……这天下,并非一家之天下。若无人可制衡,即便雄主,亦难免独断专行,失了民心。”

“所以,你借疫病之手,阻止了丞相的一统?”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从未想过,有人会将一场天灾,也纳入自己的算计之中。

“并非阻止,只是……顺其自然罢了。”苏衍语气淡淡,“苏某不过一介凡人,岂能左右天意?只是恰逢其会,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顺水推舟’。”

诸葛亮闭上了眼睛,他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他终于明白了,苏衍的可怕之处,并非在于其智谋有多么高绝,而在于他能够将“天时”、“地利”、“人和”,甚至连“疫病”这种不可控的因素,都纳入自己的布局之中,并顺势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己经不是简单的谋略,这是一种对天下大势的掌控,一种对人心的玩弄。

“苏参军……你究竟,想做什么?”诸葛亮的声音,带着一丝虚弱。

苏衍没有回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夜色深沉,寒风呼啸,仿佛在为这场戛然而止的南征,奏响一曲悲歌。

数月之后,曹军终于退回了北方。

这场看似大胜,实则折戟的南征,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曹操的百万大军,虽然在赤壁正面战场取得了胜利,但却在疫病的侵袭下,损失惨重,锐气尽失。

他的统一大业,被迫中断。

江东孙权,在遭受重创后,得以喘息,并迅速巩固了防线。

荆州刘备,在失去诸葛亮后,在关羽、张飞的辅佐下,趁曹军撤退之际,迅速占据了荆州南部西郡,扩充实力。

天下,再次回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历史的车轮,似乎又回到了它原本的轨道。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场战役,改变了许多东西。

曹操对苏衍的信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视苏衍为股肱之臣,军中大事,必先问计于他。

但伴随着信任而来的,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警惕。

苏衍的智谋,己经超出了曹操的理解范畴。他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斩敌,也能伤己。曹操开始审视这位年轻的谋士,他的内心深处,对苏衍的掌控,生出了一丝隐忧。

而苏衍,则在曹营内部,建立了无人可及的威望。他不再仅仅是丞相的谋士,更是将士们心中的“神人”。

他依旧保持着谦逊而平静的姿态,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每日处理军务,研究兵法,偶尔与诸葛亮对弈,闲聊天下大势。

他知道,自己己经在这乱世的棋盘上,落下了一枚关键的棋子。

而接下来的棋局,将会更加精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