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三点。远航传媒公司茶水间的门半掩着,暖色灯管在白瓷墙面落下柔焦。这里是整层办公室最容易放松警惕的地带,也是小团体间流言蜚语发酵的温室。微开着的窗外有嘈杂的鸣笛声,而里面,却是另一场无声“社交战场”。
雨欣端着廉价咖啡杯,穿过走廊,听见一串细碎的笑声从茶水间传出。她下意识放慢了脚步。
“说真的,她还能留下,也是会做人了。”
“呵,她?早听说是靠了点‘别的本事’。”
“也是,能爬到莫然那个活动现场,你以为随便给机会吗?”
“可不嘛,有人后台硬,也有可能自己送上门的……”
她推门的手滞在空气里。声音大小拿捏得恰好,都能让过路人听清,但就是不叫破。
“这年头,医美崩了还有脸出来混,也真心刚。”
“谁让她以前红过呢?红过就容易翻船呗,活该。”
雨欣站在门口,半天没能动。心中的某根神经段断裂,却又自动复原成一层尘封壳。她很想转身远离这一片低温,却还是将咖啡杯攥紧,压下所有情绪,推门而入。
空气蓦然一静,三个同事纷纷噤声,瞬间专业地给她腾出空间。“喝水啊,辛苦辛苦。”
雨欣赔以微笑,位置落在光影交错的阴影边缘。
没人再接话,一切都照流程推进。可流言的刀锋,比任何辞退、排挤都更让人无力反抗。她低头,看着咖啡的褐色漩涡,拉首脊背,像极了守夜人——即使身在荒寒,也没有倒下。
午餐后,她返回办公桌,手机里己弹出数条匿名爆料:
“远航又有风暴,内容组那个‘崩塌脸’靠身子换活干,大客户都懂的事。”
“天,茶水间刚看到本人,挺有心机啊,不简单。”
还有小号在圈内讨论:“劝妹子们离她远点,别得罪这种人,小心以后……你懂的。”
最狠的留言莫过于:“医美失败活该,就算重新做人都脏。”
还有人配了她半年前那张“崩盘脸”的截图,加马赛克P成了表情包,群里纷纷转发,仿佛这世上最理所当然的消遣。
有人似乎觉得不过瘾。在部门例会上,大客户汇总方案时,人力专员无意中地带出话茬:“千玺科技那案子上头点名说,现场采编那次你们组表现最突出,尤其是助理女同事……诶,谁去的?”
林主任挤出一抹笑:“是雨欣。”
专员下意识笑道:“噢,就是大事件、上过热搜的那位吧。现在行业风气可真宽容。”
整个会议桌周围荡起一道意味深长的气氛,既像褒奖,又像借刀杀人。雨欣低头翻动文件,内心千沟万壑,面上却维持着一张冷静的业绩脸孔。
与此同时,圈内最炙手可热的八卦资源在加速循环。
新兴内容平台“流云号”本周举办战略签约会,酝酿一场头部大咖云集——其中特邀签约嘉宾赫然是——李梅。
李梅是雨欣曾经的同事兼昔日竞争对手,如今被各大传媒平台高举为“逆袭新生代代表”:曾经普通基层公关,如今成了行业平台首签主播,背景板换成彩灯花簇,由新晋网红转型公关精英。
她的标签是“专业逆袭”、“美貌才华兼备”、“新女性榜样”,内容团队特意为她量身定制了一段宣讲——
“李梅,逆境中千锤百炼、勇于挑战自我,拒绝捷径,回应外界质疑,在风雨后迎来最美绽放……”
雨欣在公司大屏看到李梅签约首播,心头百感交集。
李梅站在台上,浅色西装熨贴如玉,气场干练。几步之间,记者高举手机,不停追问。
一位女记者提问道:“李老师,现在行业流言纷纷,很多女性在圈里被说‘靠身体’‘靠手段’崛起,您怎么看?”
李梅微微一笑,用力点头:“我觉得我们女性要凭本事、凭实力。所有关于女生‘靠潜规则’、‘靠医美博出位’的说法,本质上都是对女性的不公。”
接着她状若随意地继续:“最近也听过一些闹得很大的案例,比如有的人用外貌包装自己,结果贻笑大方。但我相信清者自清,还在踏实做事的朋友都会逆风翻盘。说到底,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台下记者会心一笑,点头。
媒体在第二日的热榜推送中,将李梅戴上“逆袭、纯净、女性榜样”的皇冠,特意补上一段含沙射影的话——
“反观部分人,短暂的流量和医美炒作终将褪色。而真正实力者,不论外貌际遇,都能在行业留痕。”
雨欣坐在角落办公室,手机一页页下滑,看见自己的过去被彻底切割出去。李梅——那个曾一起加班、同抢机会的昔日同道,此刻正踩着清白、忍耐、负重的她们做成了“对照组”。
甚至有媒体首接甩出一张旧照片,那是两年前雨欣和李梅在老东家一起出镜的合影——只不过,照片上李梅神采飞扬,而雨欣那侧脸,己被后期特意虚化处理。
消息在公司里野火蔓延。午休时,同事们聚集成树荫下的小堆,讨论的都是“李梅好厉害”“终于有正能量代表”“不像有的人丢尽女人脸”。
B组的郑姐压低声音凑近:“你看,别人同样出自草根,如今圈内人气第一,咱们组那位……唉,差距怎么这么大。”
“人比人得扔,怪不得人家受欢迎。反观——”另一个同事上下打量雨欣,“做公关劝你早点低调,人家李梅可不会乱来。”
小美跟着摇头:“女人还是得自尊自爱,不然最后丢了脸就更难翻身。”
看似无心议论,听者却心如针扎。
下午的工位上,雨欣连带起草的公文都打错了数次。鼠标在文档间游离,一行字像水流打在石头上,怎么都不成型。
敲字间,她忽然听见组长低声唤她。“雨欣,林主任叫你到会议室小坐一会。”
她把文件锁定,深吸一口气走过去。
会议室只有林主任一人,他用一贯不易捉摸的语气道:“最近圈里对你议论多。你自己也看到了吧?茶水间也有些流言。公司不会干涉,但你最好学会自保。”
雨欣点点头。
林主任皱着眉头看她:“你没做错什么,但风言风语这种事情……有时是能力之外的命。”
他又低声道:“我听说外面说你靠‘别的办法’进来,也有人借你的新闻去讨好客户、推热度。你别回嘴,忍住,多做事少出头。如果你实在受不了,也可以考虑去后台,不再跟外面打交道。”
雨欣垂下眼睑,小声答应:“多谢提醒。主任,我不会主动招是非。”
林主任见她没有情绪外泄,这才道:“你啊,得撑住点。别人怎么说,终归也变不了你是谁。”
她颔首,不敢多话。
傍晚,写字楼外一片迷蒙的霞光,街角咖啡馆正好开始夜场营业。雨欣加完班,独自打包一份轻食 dinner。身旁两位女同事点完咖啡讨论着:“昨天李梅那句‘清者自清’说得好正,给咱们所有努力奋斗的女生撑腰了。”
另一个轻轻笑出声:“关键是人家没黑历史啊,不像有的小道消息传成那样还没脸走,还敢装没事。”
雨欣手心攥紧袋子的带子,轻轻呼了口气。
她走到室外长椅边,翻出手机刷开新闻,又一次看到李梅签约照下方“公关自律,美丽逆袭”的赞歌,和无数评论区的比对——
“靠本事女王!”
“别和那些医美崩坏的整容怪比了!”
“除了李梅,还有谁能称得上‘新生代女生标杆’?”
回到家,母亲发来微信:“听说你们圈最近很热闹,别搭理那些乱七八糟的新闻。你好好干,妈怎么看你都觉得你熬得住。”
雨欣回道:“放心,不碍事。都过去了。”
可她深知,有些标签一旦贴上,就像皮肤下的疤痕,不肯愈合,只能终生共处。
但她更明白,比起众声喧哗的评判,支撑她走下去的,不是外界的认可,而是那根还没断掉的信念之线。
夜色降临,她坐到窗台用力呼吸,抬头接住遥远星光。山高路远,前行的人多半不被理解,但那又怎样?她安慰自己:
“总有一天,我会为我的坚持找到答案。”
接下来的一周里,风言风语越发密布。甚至有人编造新故事,匿名投稿到职场吐槽群:“求证某大厂医美失败女靠睡前辈、陪客户喝酒拿单,每次露脸都经过高强度修图。”
还有更恶意的:“某人老同事都变成阳光新生,她却成了丧钟里的冤魂。”
雨欣习惯了窗口的耳语,也练会了对恶意视而不见。她学着在各种群聊、留言、私信、八卦中屏蔽自己,把全部心思用在文案里,一遍遍修改,一次次复盘。
偶尔客户道一句“谢谢你写得很细心”,这成为她唯一的安慰和底气。
她开始给自己设下反问:
“外界说什么,真能定义你的未来吗?如果不能,那就别让他们夺走生活的主权。”
月末评优时,部门依旧走过场般公示业绩。李梅在新平台站稳脚跟,成为全行营销榜样;而雨欣的数据被放在角落,绩效勉力压线,却在冷嘲热讽中留住了工位。
哪怕仍然没有掌声,哪怕她被故意遗忘的时间越来越长,她仍然小心翼翼——用最朴素的努力,把每一天的自己从泥塘里拉出来、擦净,让余烬闪上一点隐约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