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了点头,随口应道:
“好,那回头叔父你给我讲讲。”
他也想看看那位吴令尹在战场上到底是怎么纵横无匹,所向披靡的.
第五十四章:支持军功爵制度、裹挟秦国的数百万老秦人【求订阅,求全订】
【“再之后,楚国又回到了世卿世禄制度上面。”】
【“当然不仅是楚国,其他诸侯国也基本都是世卿世禄制度。”】.
【“所谓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
【“所谓世禄,就是贵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
【“比如说,昔日的晋国六卿。”】
【“昔日晋文公回国后建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共曰六卿。”】
【“这三军六卿出将入相,执政晋国,掌管了晋国所有的军政大事。”】
【“并且这六卿采取的是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
【“所以在晋国,如果不是这十一个世族的人,根本不可能染指六卿之位!”】
【“甚至如果有这十一个世族之外的人想要染指这六卿之位,还会迎来这十一个世族的共同打击!”】
【“哪怕是晋国的国君想要让这十一个世族之外的人来执掌六卿之位,也会遭到这十一个世族的拒绝。”】
【“所以在这050样的情况下,晋国国君也不过是这十一个世族明面上的傀儡。”】
【“在世卿世禄制度之下,国君先天便会丧失对很多要职的任命权,国君的权力也会受到削弱与限制。”】
【“而那些世卿贵族们,则在此制度的庇护下,权力地位越发稳固。”】
【“如果再经过几代人的精心经营,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之事。”】
【“像现在的魏、赵、韩三国,它们原来也都是晋国的世卿,在经过前后一、两百年的经营与争夺,最终把持了晋国的大部分权力。”】
【“最后魏、赵、韩三家共同瓜分了晋国,让自己化家为国。”】
【“国君尚且如此,那些底层的黔首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在世卿世禄制度之下,哪怕那些底层黔首百姓立功再多,也不过是那些贵族的奴役、打压对象,永远难有出头之日。”】
【太子扶苏的话语里,丝毫不掩饰对于世卿世禄制度的不满,以及对于那些支持世卿世禄制度贵族宗亲的厌弃与忌惮。】
【毕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之事,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国君都不想看到发生在自己或自己的子孙后代身上。】
天幕下,听到太子扶苏贬斥世卿世禄制度的六国贵族,当即忍不住开口反驳道:
“我等祖上为国立过功,为国流过血,若无我等祖上为国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又何来昔日之国?”
“祖上有此大功,有此大绩,福荫我等世卿世禄,乃是理所应当之事。”
“若无世卿世禄,谁又愿意为国献命!”
“国不仅是国君之国,同样也是我等卿贵之国!”
“国君可以世袭,我等卿贵又如何不可世袭之!”
“哼,说的那么大公无私,怎又不见你把国君之位献出来,好让我等贵族轮流为之!”
“说来说去,不也还是为了身为国君自己的一己之私!”
“如此又与我等有何两样?”
“而且,即便我等让位于黔首,黔首又能够做好我等之职吗?”
“黔首识字吗?黔首懂得礼仪吗?黔首懂得如何治国吗?”
“黔首什么都不懂,让黔首占据我等之位,除了祸害国家又还能有其他什么作为呢?”
“黔首立功再多,那不也是我等卿贵指挥安排的好吗?”
“没有我等卿贵的指挥安排,黔首便如无头苍蝇,又能够做得了什么呢!”
“作为黔首就应该好好耕种,好好听从我等卿贵的安排,这些才是他们应该要做的事情。”
“而只要黔首好好听话,听从我等的治理,那么国家自然也就会国泰民安,他们自然也会有一口饱饭吃,如此方才是治国正道!”
......
然而不管六国贵族说的再多,理由再如何“正当”,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也半句都听不见,并且接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说。
【“两相对比之下,底层黔首在其他六国无有出头之日。”】
【“而在秦国却可以真真正正依靠军功授爵,从底层黔首一跃而成秦国朝堂上的公卿之一。”】
【“这几乎可以说是当前底层黔首,唯一一个明确的上升通道!”】
【“但是,当秦国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之后。”】
【“秦国后续发生的战争规模也会渐渐缩小,同样发生的战争次数也会渐渐减少,原来的军功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