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整天忙家务也一样可以吃,就凭你们两个什么也不干、读书也只图混日子的孩子,凭什么吃这炒蛋?”
两个小儿子立刻屏息噤声,暗自责备自已刚才为什么不更加小心地吞咽,这样或许还能躲避过父亲的眼睛。
见到小儿子们低头认罪,刘海忠也暂时停下了惩罚,毕竟让他们吐出来也不可能:“这次就饶了你们,要是下次再被我发现,看我不用藤条狠狠修理你们!”
刘光辉望着这一幕并未作出回应,这样的场景他已经见得太多次,几乎习以为常。
但今日的这一幕似乎成为了契机,促使他心中那个渴望逃离的念头更加强烈。
因为此时此刻的刘光辉内心深处已有了摆脱此家庭、脱离这座四合院的意愿。
或许今日所发生的一切将坚定他这份决心。
“你岳父对于婚礼还有什么特别要求吗?”刘大娘向大儿子询问,或许她的提问同时也包含了试图吸引刘海忠注意力的目的。
“爸,慧芬家都是当官的人家,我的聘礼一定得做得有排场,不能让他们丢脸,我们家也不能显得失礼。”刘光辉慎重地说道。
多年的小心谨行,终于该收获些回报了,不是吗?
“确实,贾家当年娶秦淮茹还送了辆自行车。
咱们至少也得和人家比个高下吧。”刘海忠表示赞同,“老婆子,家里还剩多少钱?”他转头望向刘大娘。
“还差两三千,不足两千三呢!”刘大娘对家中积蓄的情况了如指掌。
她的儿子刘海中是一名技术娴熟的七级锻造工,这份工作非常消耗体力,因此刘海中家的日子总是过得颇为富裕。
每天都能保证吃到两三个炒鸡蛋,而这仅仅是家常便饭,每月单为此就要花费二十元左右,不是因为鸡蛋价格贵,而是因为市面上鸡蛋难以买到,通常需要以几倍的价格成交。
此外再加上其他支出,刘海中家每个月大约要用掉三四十块甚至五十块钱,剩下能够存下来的钱也不少了,约莫有二十块左右。
“两千两三百…”刘海中心里计算着家中的开销,接着说道:“我给你一千五百,你看着去置办四大件,剩下的几百块,我去工厂问问领导,看能否帮你在结婚之前安排上两间新房。”
“若非前院的两间倒座房已被分配出去,本来还可以争取下呢。
你毕竟是后备干部,这种机会你应该够格。”刘海中对此显得不太满意。
“不然这件事我也来帮忙?我工作在后勤,能够接触的领导层面比较多,而且您每天那么辛劳,再多走这些路实在让人担心。”刘光齐立刻提议。
“那就两千一,所有的事儿你都给处理了。”刘海中点头应允,并对两个较小的儿子严厉说道:“多多学学你们的大哥!你们俩为什么就不会想着爸爸身体如何呢?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还不如你们的大哥!”
这两个小子颤抖着,不明白为何总是与哥哥相比,尽管这种情况已经很普遍,但仍旧让他们感到沮丧。
晚餐就在这样的氛围下结束,之后迎来了一个新的早晨,每个新的一天对刘光齐来说亦是如此,同样地也适用于其他的家庭成员。
然而仅仅过了半月,不好的消息就到来了!
“据说刘家人,他的大儿子逃跑了!”
“什么情况?刘光齐明明在钢铁厂担任重要职位,未来有望晋升,怎么可能随便放弃这一切呢?”
庭院里几个老妇人在热烈讨论中。
“听说明他是调到了天津分公司。”
“这倒是正常情况嘛,虽然工作调动不常见,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过。
比如前几天前院西侧倒座房的那间,不是分配给了维修厂的同事么,现在只是还没入住而已。”
“但这回不同,据说刘光齐完全没有同父母商讨就走了,据说带着未过门的妻子还有岳父家的人一起离开了。”
“这里面不会有误会在里面吧?我还听邻居说过为筹备刘光齐的婚礼,他母亲可是拿出了很多钱给他置办家当以及准备婚房,难道他一走了之了?”
“确实是这样的传言,他们说刘光齐带走了所有储蓄。
各位觉得他是否会回来吗?”
“什么?所有的钱都被他拿走了?这对父母的打击太大了!”
“其实问题不大,毕竟他父母都是有固定粮食供应的人员,况且父亲工资不菲,虽然生活可能会艰难一些,但不至于过不下去。”
“刘光齐为什么会这样做?父母对他可是相当好,不像对老二老三那般严厉,整天叫喊着体罚他们。”说到此,刘家人无不唉声叹气。
“这简直是给我们家丢脸!居然跑去做了上门女婿!”得知此情,刘海中如同被激怒的猛兽,若是经济状况允许,他几乎想把家里翻个底朝天。
"光齐......"刘大娘的惊讶难以掩饰,怎么自已最寄予厚望的大儿子竟会选择离开?他们夫妻俩对大儿子曾怀抱着无限的期待,如今却落得了去给别人家当上门女婿的结局,这对于老两口来说实在是无法接受。
而一旁的刘光天和刘光福早已瑟缩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
他们在内心深处也有一丝窃喜:大儿子光齐不正是你们所寄托的所有希望吗?他现在不也是丢下了你们自已跑了吗?你们以后的日子还得指望我们几个不成?
"混账东西,居然还好意思笑,是不是以为没有光齐你们就可以任意妄为了!"看到两位小儿子的嘲弄眼神,愤怒中的刘海中心里仿佛找到了发泄口。
抽出皮带就是一阵抽打,兄弟二人立刻凄厉哀嚎,叫声在后院响起,并逐渐扩散至周围的邻居。
易大娘有些迟疑地看着聋老太太,“这二大爷下手未免也太重了吧,需不需要去劝劝?”但她明白,自已或者易中海都不适合出面调解,或许只能由德高望重的聋老太太或者是周建国亲自干预才可能平息这场 ** 了。
"慈不教儿孝不来孙,让他们自已解决吧。
"聋老太太摇了摇头,除了少数几人之外——比如易中海和何雨柱——其他人的琐事她并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