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52,父母是烈士
四合院:重生52,父母是烈士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四合院:重生52,父母是烈士 > 第60章 日新月异

第60章 日新月异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重生52,父母是烈士
作者:
易夫夫
本章字数:
4180
更新时间:
2024-12-03

“随着新中国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易中海接过话题,开始讲述,但他的言语使得旁边倾听的刘海中心情骤变,暗自懊恼起之前为何未能预先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

“哎呀,这重要的细节,我怎么会给忽略了呢!”。

文明四合院所获的光荣,是一种共享的成就。

易中海在和另外两位调解员初步商议后,确立了一个核心思想——“尊老爱幼”。

他一开始就明确指出,这一荣耀属于四合院中的每一个人,立刻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众位居民们的神情中充满了期待,好似这文明称号已是囊中之物,在那一刻,无论接下来的具体方案是什么,易中海的形象已经深深刻画在所有居民的心中,大家似乎隐隐相信,这位师傅的方法必将成功。

阎埠贵看到四周热烈的反应,不禁在心里叹息,承认自已远不如易中海这般得人心。

面对现实,他也意识到自已的定位,即不应该与易中海相抗衡,显而易见,三位调解员中的领导角色非易莫属。

“尊敬老人、关爱孩子是我们传承已久的价值观,院内不乏年迈的长者,将来我们也都会老去,所以我提议让‘尊老爱幼’成为我们的行动准则。

作为调解员,我要带头践行,比如聋老太日常生活的一切,都将由我易中海亲自照料,望诸位监督,如做得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批评指出。”易中海的话语激发了院民热烈的掌声。

尊老爱幼是广受认可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支持以这一准则为目标,既为荣誉也为奖赏,这样的好事怎能轻易放弃?最重要的是,他们能从易中海的努力中获益,这显然更为吸引人。

提到纠正,恐怕没有人愿意去做那位老人日常照顾的工作,因为这并不容易。

无人预料,易中海无偿努力,大家共享成果的情景背后,实际上需要支付的代价可能远远超出想象。

然而,这些都在原本的故事之外。

在新的设定下,即周建国的存在带来的影响,事情究竟如何发展还是未知数。

“我认为易师傅的倡议非常棒,不仅以身作则,也希望每位邻居都能遵循这个原则,将它弘扬开去。

或许文明四合院的称号及奖励不是最终目的,关键在于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阎埠贵此刻也加入了讨论。

“实现人人敬养年老者,人人关注青少年的教育,这正是社会大同理想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一理想而鼓掌吧!”

阎埠贵作为曾经的教师,即使深知自已不能胜过易中海,但也不甘心默默无闻。

不能成为最大的那个光点,也要确保自已不会被人忽略!

随后响起的掌声持续了一两分钟不停歇,宣告此次大会的完美结束。

自那日起,聋老太的一日三餐几乎全靠易中海来料理,大部分时候是由易大娘亲自送餐照顾,真正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

一时间,易中海的名字响彻四合院,其作为道德典范的地位逐渐形成。

步入“雪茹丝绸店”,面对陈雪茹迎上来时带些轻柔抱怨的语言:“弟弟建国,好长时间没来看我了啊。” 周建国心中暗想她真是一个狡黠的存在,毕竟学校学习忙碌且住处与正阳门之间的距离不短。

即使制作新衣,在那个时候也是一年难得两三次的大事,衣物往往会被兄弟姐妹轮流传穿,旧衣物打上补丁再利用才是常理,不同之处则在于穿着打扮能否保持洁净整齐,反映了家庭对于细节的关注。

当然,因为物资短缺,大部分家庭都尽量减少洗衣次数,这不是他们不讲究卫生,实在是多次水洗会使布料更容易破损。

往往衣物损坏严重到只能做抹布的程度,其实多数是因为无法再使用作为补丁修补其他衣物。

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尤为普遍,相比之下,城市里的居民因为有一定的物资配给,条件会稍好一些。

“雪茹姐似乎有些愁眉苦脸,是不是又有新的难题?”周建国疑惑道。

不久前,后院的小院子已经转让给陈雪茹,解决了储存空间的问题,按道理不应该为此感到困扰。

“唉,最近街道上的人频频来找我谈公私合营的事,这让我感到挺头疼的。

顺便问一下,建国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你的见识和头脑都很出众,希望你能给我些意见。”陈雪茹直率地向周建国求计,并期待他的建议。

“公私合营?!”周建国愣了一下,自已确实是将此事忘在脑后了,毕竟作为一个学生,他的社交圈与这些事务不太接轨,未能及时关注到这些变化。

“这不一定是个坏事,雪茹姐,就算同意合营,大不了收入会少一点罢了。

生活所需的日常供应您应该不至于缺少。”周建国只能这样安慰对方,有些复杂的背景则不好多说。

但他也没有完全袖手旁观,还是为陈雪茹提了一些建议。

毕竟他们有过一些合作经历,尤其是在那次抓 ** 的事件中,可以说共同经历了不少风险。

“大家都参与公私合营如何?”当陈雪茹将周建国的话消化之后,心中渐渐涌现了欣喜之情。

身为小说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之一,同时也是位干练能干的女性,她很快就意识到加入这一行列的优点:既能响应政策,获得上级的良好印象,也能借机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难题。

如果能够顺利合作,公方代表的选择也可以协商,避免引入麻烦的管理层。

思考通彻了这一点,陈雪茹迫不及待地去找好友徐慧真商量此事。

即便二人见面次数不多,但在陈雪茹看来,徐慧真绝对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志趣相投之人自然成为知音。

“慧真,我来找你商量事儿啦!”刚迈进小酒馆,她便朝正在前台忙碌的姑娘喊道。

那时的徐慧真到京城还未足两月,正在与贺家的儿子贺永强发展关系,两人几乎快要订婚了。

尽管贺永强看起来有些懒散,陈雪茹内心总觉得这个男孩不够匹配徐慧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