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黄与周建国家有着不解之缘。
当年,陈大哥从邻村抱来两只小狗,一只自已留下了,另一只送给了周和平(周建国的父亲)。
陈大哥是个猎人,而周建国的父亲则是护林员,他们都有需要。
后来周和平出了事,周建国家的狗狗也不见了。
其实当初那条狗为了保护他们,不惜用生命挡住两颗 ** ,从而给了周和平机会重创那三个特务。
“妮妮,去给大黄拿几个带肉的骨头,它可是个功臣呢。”周建国完全不觉得指使小侄女有什么不合适,当然,他也承认妮妮去拿肉骨头更加方便,否则他去拿一定会被责怪。
“好的!”妮妮迈着小短腿跑去找陈大婶,午餐很快就会上桌,正合适。
“大黄今天晚上到哪儿去了?整整一夜都没回来!”周建国觉得有些奇怪,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
即便是猎犬,独自上山也是不太合理的,更何况大黄既是猎犬又是家犬,这样做更加不同寻常。
“唉,前几天我发现山上有个小水潭,大概一亩大小,大黄就惦记上了。
它每晚都会去蹲守,偶尔能捉到一只野兔之类的。”陈大哥叹了口气,语气中却满是自豪。
这对家庭生活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补充。
“大黄真厉害,来,再给一个肉骨头作为奖励!”周建国终于明白了陈大哥家为什么会拿出这么多肉款待他们兄妹,原来全是大黄的功劳。
虽然靠山村离大山不远,再往北则是一片连绵的大山,但陈大哥一般不去深山,毕竟深山太危险了。
除非生活实在难以维持,陈大哥通常只在附近几座山上 ** 。
除了交给村子的猎物外,剩下的也所剩无几。
大黄的尾巴摇得像电风扇一样快,吃得十分满足。
每当周建国回家,它都能享受到丰盛的大餐,而在其他时候想吃到肉骨头并不容易。
傍晚时分,村里开始分配猪肉,大家一起享用着杀猪菜,一片欢乐景象,整个靠山村都被欢乐气氛所包围。
到了10月3日中午,周建国才骑上自行车准备离开。
元旦假期只有两天,当时又是周五,理论上周六也该回去上学,但优秀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有特权的,申请一天假期很容易。
然而明天就是周一,不能再请假,所以才不得不提前返校。
“建国,有机会多回来,城里虽好,这里才是你的家啊!”
“建国,你真是争气,没有给靠山村丢脸!”
“建国,今后遇上了特务一定要多留心,最好直接向治安人员报告,陈家现在可就剩你一根独苗了。”
村民们在村口为周建国送行,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我知道,谢谢各位乡亲。
各位父老乡亲也都好好的,新国家蒸蒸日上,大家都在过上好日子,未来还有很多好时光等着咱们。” 周建国推着自行车,妮妮稳稳地坐在前杠的儿童座椅上,自行车后座上堆满了各种物品:肉、猎物、干货应有尽有,连车把上也挂着两只野兔。
这些是陈大哥给的礼物,虽然他还准备了两只烟熏野鸡,但周建国婉拒了,认为太多了反而不妥,毕竟村里人的生活条件也不容易。
周建国朝着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然后踩上踏板,缓缓离开了。
村民们目送着他逐渐远去的身影,直到看不见才各自散去。
周建国此行赠送了不少礼物。
他给陈大哥、陈二哥家送去了糖果、皮蛋、咸鸭蛋和一些水果,又给乡亲们每户分了五颗糖,并特别关心了几户困难家庭,送去了礼物。
他还向村委会捐赠了三十元,村民们对此纷纷称赞和感谢。
更重要的是,这次行动不仅没有削弱乡亲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加密切了。
只有一个小女孩名叫草儿全程泪流满面,她非常不舍得妮妮姐姐。
妮妮不仅是她的故事讲述者,还会带给她数不尽的美食,草儿多么希望妮妮能够一直住在他们家里,永远不离开。
即便周建国许诺将来一定把她接到城里,她依然没有停下流泪。
毕竟,等到长大的那天还远着呢。
不过,在母亲的恐吓下,草儿不敢再强行挽留妮妮,只能委屈地流泪不止。
“哇,自行车!娘你看那是自行车,去年我在城里见过!” 路途中,周建国踩着自行车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惊喜的叫喊。
望去是一对母女。
女人三十多岁,虽然身材偏瘦,但并不显得羸弱,脸庞泛着些许健康色泽,年轻时应该是个媒婆们常挂嘴边的佳人。
另一边是一个大约和妮妮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六七岁的样子,可爱的样子令人喜爱。
不过,尽管不如妮妮那么漂亮,周建国感到她的眼眉间似乎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京茹,别吵了,你会打扰别人的。”那妇人赶紧制止女儿,随后带着一丝歉意看向周建国:“对不起,我家孩子给你添麻烦了。”
那妇人心里有些不安,因为骑自行车的人在当时并不是寻常人家,尤其是周建国这样年轻的。
她不想因自已的孩子的莽撞行为给家里招惹是非,回去肯定免不了一顿教训。
“没事,我也正需要休息一下,大姐您是带着女儿外出吗?”周建国微笑着摇头,内心恍然大悟。
原来,这位名叫秦京茹的小女孩正是小说中那个被许大茂几句话就骗走的秦京茹。
在周建国读过的众多作品中,秦京茹的评价相对较好,虽然她容易受他人影响有些头脑简单,但这并没有引起太多负面评论。
之前他觉得这小姑娘有些眼熟,原因不正是院子中的秦淮茹是她的表姐吗?再说了,秦京茹这小姑娘的眉眼之间也有几分相似之处。
“哥哥,京茹和淮茹,只有一个字不同啊!”妮妮反应很快。
因当年的矛盾,双方家庭已经彻底决裂,他们家和贾家没有任何往来。
然而,毕竟是住在同一个大院里,秦淮茹的名字她还是听说过。
“你们认识我的表姐?”秦京茹反应也不慢。
“小兄弟你认识我们家的外甥女?”那妇人满脸惊讶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