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里的几个人脸上露出了微妙的变化,但何雨水并未察觉,她还在憧憬着哥哥去了轧钢厂后的好日子。
(“建国,刚才你为什么不让我说说何大清的女儿?你知道吗,何大清是有正式工作的,根本不需要易师傅去找关系,恐怕……恐怕她被诓骗了!”何雨水走后,王铁柱终于开口问了,刚刚他还打算跟何雨水讲几句,但被周建国摇头制止了。
“你真是一肚子草包。
易中海可不是随便招惹的,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对易中海没什么影响。
岗位是岗位,何时正式顶岗又是另 ** 事,倒不如送个人情过去。”王奶奶对自已这个脑子不够用的儿子恨铁不成钢,这样的做法只会引起他人不满。
“王奶奶,王叔也是出于好心。”他认同王奶奶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何雨水年纪还小,万一让她知道其中的门道,说不定会跟易中海闹起来。
这对何雨水非常不利。
易中海看似正直,实际上心机深沉,这些小事根本动摇不了他。
如果让何雨水受委屈,他也不可能一直照看这个姑娘。
易中海最大的软肋其实是何大清的抚养费。
克扣未成年人的抚养费,一旦曝光,在合适的条件下,易中海不可能不倒台。
他已经核实过,何大清每个月都会按时寄来抚养费,每笔高达十五块钱。
他计划等何雨水成年后再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公开此事。
到时候看看易中海的表现,好的话只让他退款,不行就得让他承担相应的责任!
至于何大清和那个白寡妇跑了的事,周建国早就从四合院里了解到。
时间大概是53年5月份,就是周建国搬到四合院的约八个月前。
根据他掌握的情报,何大清从53年7月初开始给傻柱兄妹寄抚养费,每月十五块,直到何雨水十八岁为止,大约九年的时间,总共是一千六百二十块钱。
哪怕何雨水只能拿到一半,到时候也有八百多块,足够让她安家结婚,即使不算其他费用,也能备齐四样大件家具。
周建国选择暂时不曝光这些信息,因为金额太小对易中海不会有什么实际影响,另一个原因是这些钱到傻柱手上很可能全数贴补给了贾家,根本不值得。
眼见新的一年到来,按公历年已经是54年了,而农历还在53年末,离过腊月还有一天,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
元旦前的星期四,放学后周建国便带着妮妮匆匆忙忙赶往靠山村。
如果不加快速度,半路就得赶夜路,即便有摩托车头灯也不够用。
尽管将户口转到京城,周建国并没有完全放弃乡下的旧房,还请了两位猎人和护林员帮忙照看。
有时间他会回去看看,但也不是很频繁。
前些日子暑假,他还带妮妮回去住了近十天,让妮妮也结识了一些乡村里的小伙伴。
妮妮现在正想念那些朋友呢。
“哥哥,我们又要去老家了,妮妮也好想老家啊。”妮妮坐在自行车横梁上的儿童座椅上,兴奋得手舞足蹈。
幸好周建国体质过硬,不然翻车的可能性很大。
)
“好的,妮妮的小伙伴们都在想着妮妮呢!”周建国随手扶稳自行车,心想这丫头现在的体力真是不错,换做普通人恐怕难以承受。
“铁蛋哥哥、草儿妹妹,妮妮都好想念你们。”妮妮满脸兴奋,一一提起她的小伙伴们。
好吧,周建国还能说什么呢,妹妹说得对就是对。
“哥哥,我给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带来的礼物,他们会喜欢吗?”妮妮有点忐忑,生怕小伙伴们不喜欢她的礼物。
“他们一定会喜欢的,哥哥保证!”如果不是忙着掌握自行车的平衡,周建国恨不得举手发誓。
他心里清楚,妮妮准备的蜜饯、奶糖、水果糖,还有皮蛋和盐蛋,这些在城里也算得上是高级礼品了,整个四合院里也找不出几家能拿得出来,更不用说在农村了。
这并不是因为周建国看不起农村,事实上,即使是到了21世纪的20年代,真正的农民生活也不轻松,更不要说建国初期了。
那个时候的农村人为了争取城市户口可是想尽办法。
虽然农村吃的是自家种的,但是一个家庭一年下来也难得存下20块钱。
与城里人的生活标准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城里的只要有一个正式工作,即使是一家只有一个工作岗位也能养活全家人,一年下来能存下一二百块钱也并非难事(像贾家那样只有一个城里户口的情况除外)。
而且城里人的副食品也远比农村丰富,生活质量更是天差地别。
经过民兵的检查,周建国兄妹俩终于在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辉中抵达了乡下的老家。
“陈大哥、陈二哥!”周建国回来了,村西头的两户人家闻声迎了出来。
靠山村还有一个别名,叫陈家村,村子里六成的户主都是陈姓,周建国家和外婆家王家在村子里只算是小姓,加起来也占不到四成。
村西头的猎户和护林员两家人也都是陈姓,属于村子里的大姓。
按照不知从何时开始的辈分计算,如今这两个家的主人都三十多快四十了,也算是周建国的同辈。
而这两家人也正是周建国拜托看管老家房子的人家。
由于彼此距离近,以前的关系也很亲近,这自然是无可厚非。
“建国兄弟,前几天你来信说要回来,我们两兄弟早就帮你把屋子打扫干净了,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入住。
下午的时候你的两个嫂子还特意生了暖炕,随时都可以歇息。”说话的是猎户陈大哥,凭借一根枪他也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他曾跟随周建国的父亲学过射击,算是周和平的 ** ,与周家关系非常亲密。
“没错,我们还提前为你准备好了木柴,足够你用几天的。
如果不够用了,可以从我们两家拿去用,这里靠山,木柴从来不缺。”陈二哥点头附和,他是村里唯一的护林员,说起这职位也是因为他父亲过世后才轮到他担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