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埠贵却在这个时候注意到了一个细节,“老婆子,我记得王家也只有铁柱一个人是城市户口,为什么他家一点反应都没有?”
“咦,真的耶!”旁边几个妇人和小媳妇也都惊讶起来。
要知道,在四合院中,农村户口的家庭只有王家和贾家,这是人尽皆知的。
“哎,为了建国要让妮妮和妞妞上学,没户口可是不行,铁柱就把我们一家的户口转成了城市户口,这才让妞妞进了幼儿园。”这时王奶奶在一旁解释道。
众人面面相觑,心道这家人真是福星高照,为了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转成了城市户口,现在有了定量配给,院子里只剩贾家还没搞定。
这消息傍晚时分就传到了贾家,虽然家里一阵波澜,但没人敢去招惹王家。
周建国不好惹,王家同样也不是吃素的,两家人关系亲密如一家人。
贾东旭心里清楚得很,绝对不会让老娘瞎来。
中秋之前,整个北京城的居民都在忙着上粮店抢购粮食,但粮食供应毕竟有限,京城的粮店很快出台了限购措施,每户人家最多只能购买五十斤粮食,才让这股抢购热潮渐渐平息下来。
定量规则出台后,很多没有城市户口的人(大多是妇女和孩子,因为孩子户口跟着母亲走)纷纷前往军管会寻求解决方案。
贾张氏也不例外,然而她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军管会对她说,现在国家正在建设新社会,所有人都要贡献一份力量。
既然她没有城市户口也没有定量供应,而丈夫已经去世,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回农村种地,自给自足,以免影响儿子的生活。
确实有一些人接受了这种建议,并积极回乡务农,但贾张氏绝对不会是其中之一。
她在城里生活了二十多年,早已习惯了城市的便利,更何况,她根本就不愿意再去农村务农,更别提她都已经忘记了怎么种地。
如今儿子成家立业,孙子马上就要出生,她哪还有心思回去农村受苦?坚决不干!
尽管军管会人员多次上门劝说无果,最终也只是发出了呼吁,并未采取强制措施把她送回农村,毕竟她有儿子在城里工作,不至于饿死。
定量的标准非常明确,最高的供给量是特殊重体力劳动者每月44.8斤,如石矿工人、装卸工、伐木工等。
其次是重体力劳动者39斤,像钳工就是这类;再下面是轻体力劳动者31斤,比如厨师和保卫科工作人员。
然后是机关团体干部、企业职员和其他脑力劳动者29斤,中学生每月31.5斤,周建国就是这一类。
一般居民和10岁以上儿童每月25.5斤,如刘光天或者院子里没有工作的人。
最后是十岁以下的儿童,分为三个档次,分别是8斤、13斤和18斤。
(注:定量标准并不是固定的,在三年困难时期曾有所下调,有时仅发放原配给量的80%或70%。
此外,后来将不满十岁儿童的配给量按每增加一岁递增一斤来分配。
)
周建国和妮妮每月的食物定量是44.5斤(31.5+13),王家则是111斤(39+25.5+25.5+13+8)。
两个家庭合起来总共155.5斤,平均下来食物还算充足,甚至还有一些剩余。
毕竟,两个小女孩吃得不多,一个半岁大的宝宝还在哺乳期。
周建国家里还常常钓鱼添菜,甚至有多余的鱼换成其他食材,因此对主食的需求减少了。
实际上,院子里大部分家庭的食物定量都足够,只有贾东旭一家例外。
他们家只有贾东旭一人有39斤的定量,尽管中午他在厂里有午餐,但仍感到不够。
于是市面上出现了议价粮,也就是需要用粮票到粮店买粮食,价格大约是正常情况下的两倍。
贾张氏经常在院子里抱怨,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一次,这成了四合院的一道风景,伴随着哭闹和翻滚,她在南锣鼓巷一带远近闻名。
贾东旭在七月份顺利通过了转正考核,成为一名初级钳工。
由于他表现出色,拿到了29元的高工资,比最低工资25元高出不少,这也让贾家多了一些底气。
八月下旬,学校再次开学,周建国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上高中,而不是中专,他最终决定在红星中学就读。
进入十一月,各个街道办事处已经开始忙碌地搭建临时设施,京城已经传出确实消息:等到五四年年初,军管会将撤销,以后的城区管理将由街道办事处和警察局共同负责。
这一变化在其他城市也是一样的。
这一消息传开后,京城许多人松了一口气,因为军管会过于军事化,之前的生活让人感到十分压抑。
12月20日,一个星期天,又是一个冬日里的寻常日子,但对于四合院来说,这一天并不寻常。
上午十点左右,有人来到四合院。
“王主任!”刚进大门,阎埠贵就迎了上去。
“阎老师啊,我们是来找周建国的,他今天在家吗?”王主任是街道办事处的主任,刚刚上任不久,与四合院周边住户都很熟悉,也认识阎埠贵。
“周建国?”阎埠贵愣了一下,心想慰问烈士家属不该是这个时间段吧?但他仍然回答道:“一个多小时前我看见周建国带着钓竿出去了,应该是去安定门那边钓鱼。”
四合院周围适合钓鱼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前后海,但这个地方因地理原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前海就不适合钓鱼,后海也不大,钓鱼的人多,去晚一点就没有位置了。
另一个地方是北护城河,那里地方宽广,人多也不受影响。
“王主任,您要找周建国的话,要不我过去把他叫回来?”阎埠贵自告奋勇地提出帮助。
他希望能借此在王主任面前留下好印象,听说今后街道办事处将会与各工厂和企事业单位对接,负责推荐工作。
他的大儿子明年初中毕业,能否继续上高中尚不确定,到时候可能需要王主任帮忙找工作。
就算为了周建国,跑个腿也要记得他的好。
“用不着,明天我自已去学校找他就行,你替我带个口信,军管会的几位领导也会过去。”王主任并没有让阎埠贵去找周建国回来,此行主要是告知周建国,让他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