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只有中专或大学毕业生才能直接获得城市户口。
更为重要的是,因粮票问题导致孩子跟随母亲户籍的政策,使许多嫁给农村妇女的城市家庭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口粮不足怎么办?只能购买高价的计划外粮,价格几乎是普通粮的数倍。
这也是贾家生活困难的原因之一。
几天后,王铁柱终于准备好了所有材料,去军管会办理了户口转移手续,而没有告知院里的邻居。
尽管农村户口可以享受配给粮,但仍有很多人觊觎这一点。
如果此时宣扬自已将变成城市户口,可能迎来的不是感谢,而是嘲笑。
回到院子,实际上剩下的农村户口已寥寥无几,除了王家,就只有贾家的一老一小了。
这两年里,其他几户也纷纷转向城市户口,受到了贾张氏多次嘲讽。
在同一个正月初九,红星中学的大门已经敞开,开始了新学期的准备工作。
周建国手持证明信走进学校。
“小伙子,明天才是正式开学日,今天是教师和后勤人员在整理学校,你来这儿有什么事?”校门口,一位中年男子询问道。
这位中年男子看上去大约四旬不到,精神抖擞,最显眼的是他两只耳朵和左手少了几根手指。
“叔叔,我是这学期转学过来的,想插班读初三。
军管会那边的领导告诉我,今天需要过来参加考核。”周建国在中年男子身上看到了军人的气息,结合他缺损的耳朵和手指,推测他是退伍老兵,因此表现出更多尊敬。
“转学生?插班生?”中年男子听后眼前一亮,认为这小伙儿不简单,能得到军管会的特别关注实属不易。
“是的,我父母在1951年底牺牲了,那时我刚升入初二不久,也因此有一段时间没去学校上课。
但由于学习上还能跟上进度,学校允许我提前升入初三。
去年腊月,我的户口转到北京,同时也办好了转学证明,今天过来参加考核。”周建国解释道。
“烈属呀?怪不得!”中年男子心想,随即说道:“我马上带你去见校长,这种事需要校长和年级组长共同考核。
可别像那些游手好闲的人一样,给你父母丢脸。”
周建国点点头,跟随中年男子向学校走去。
“我知道的大叔。”周建国对对方的好心提醒表现得很平静。
实际上,此时的京城远未恢复平静,频繁发生特务活动与各种破坏事件。
根据后来公开的信息显示,在京城范围内,敌特人员数量将近两万,还有几万不听管束的散兵游勇,这让京城的社会环境相当严酷。
这也是为什么在军管会撤离后建立了街道办事处和大爷制度的原因之一,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外来流动人口。
后期这一制度主要用于处理邻里之间的琐事,减轻街道办事处和治安所的压力。
导致京城治安严峻的另一个原因是大量在街头巷尾游荡的小混混,这些人大部分是旧时代遗留的问题人物,也有不少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甚至有不少出自权贵家庭。
虽然他们不犯大错,但小错不断,令人头痛不已。
入学考核并不复杂,无非是几套初三的升学考试,合格即可。
军管会所谓的八十分有些夸张,但周建国却能达到平均九十三分的成绩,已经达到初中升高中水平,令学校领导们感叹不已。
毕竟,一个还不满十三岁的孩子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真是堪称天才。
完成了转学和学籍注册手续,时间尚早,还没有到中午,周建国下午又带着两个小妹妹去办理入学手续。
当然,她们不是一年级小学生,因为年纪太小。
当时,小学的入学年龄要求比较明确,七到九岁才可以入学,这样高中毕业刚好十八岁可以开始工作。
当时的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顺利的话需要十年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
但在理想状态下,期间还有几次考试,比如小学一二三年级算作初级小学,四五年级算作高级小学,初级小学成绩不合格无法升级。
同理,初中三年级、高一、高三也有相应的考试,这使得很多学生会多次重复读某个年级。
周建国这次帮两个小妹妹办理的是幼儿园入学手续,理论上五岁可以入学。
妮妮已经五岁多了,妞妞也将满五岁,年龄基本符合条件。
由于上午王铁柱已经将家人的户口全部迁到京城,所以妞妞入园也没有问题。
陈婶子预产期在正月,随时可能会生产。
到时候王奶奶一个人照顾不过来这么多人,把两小妹妹送到幼儿园也解决了这个问题。
此外,红星小学、红星中学和红星幼儿园都在同一条街上,三个人上下学很方便,一提出这个方案就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
当时,学费也不算高,小学每学期2.5元,初中和高中各5元,这些费用已经包含了一切开销。
幼儿园的学费和初中高中一样,也是5元。
对周建国来说,这没什么问题,对王家也同样没有经济负担。
由于有了周建国兄妹搭伙吃饭,王家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还能剩下一些钱,不缺那五元的幼儿园费用。
“哥哥,幼儿园好玩吗?”妮妮还不清楚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妞妞也盯着周建国。
“幼儿园很好玩的,每天都有老师带你们玩,教你们做游戏,还会教你们认字、唱歌、跳舞。
哥哥每天都会和你们一起上学,放学时也会来接你们一起回家。”周建国虽然这样说,其实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就怕这两个小宝贝不乐意。
毕竟,未来的那些小孩儿,对于上幼儿园可是哭闹不休,怎么也不肯配合。
“哥哥,什么是老师?”妞妞好奇地问道。
“老师啊,老师就是教给你们知识,陪你们玩的大哥哥大姐姐。”周建国也不确定怎样解释更合适,重要的是让两个小家伙听懂,于是简要回答道。
“嗯,妮妮要去幼儿园!”妮妮点头同意,感觉很不错,妞妞也跟着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