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从昨天领了工资回来就开始警告她不许胡来,威胁说如果惹事就会狠狠收拾她,今天也是如此,并且不止一次地警告她。
然而,对易中海的警告贾张氏并不放在心上,觉得他只是个孤独的老光棍,整天指望着儿子养老,怎么会真的敢对她怎样?
真正让她不敢乱来的其实是她的儿子贾东旭。
一直以来对贾东旭百依百顺的她,不知道如果自已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就会发现贾东旭曾经被称为“妈宝男”。
不过,这一切只存在于昨天早上之前的贾东旭。
贾张氏已经察觉到儿子的变化,觉得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听她的。
昨天早上,儿子突然把她叫醒,迅速地进行了一连串的计算,最终得出家中拥有的资金远远超过一千元。
这一点本身倒不重要,儿子变得聪明点儿也挺好,不容易被 ** 。
但是问题是,为什么要根据周建国的说法按每桌五元的标准来安排,要知道她贾张氏这么体态,五元哪够呢?至少也得七八元吧!
如果仅仅是这些问题,贾张氏也不会太在意。
毕竟儿子勤于学习,将来或许能成为一名高级钳工,到那时每月赚到的五六十块钱足够让她吃大鱼大肉也不必担心缺钱。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她所愿。
还没等她沉浸在这美好幻想之中,儿子贾东旭却开始向她索要钱财:自行车费、彩礼费和其他必需的婚礼开销,甚至还额外要了两百块,共计四百块。
这笔钱直接从她的“小金库”里划走,占了她全部积蓄的三分之一。
现在,她手上剩下的钱正好八百块,连多出的七八毛都没剩下。
贾张氏感觉到儿子贾东旭的转变,作为一名寡妇,儿子早已成为她生活的核心,就像她的存款一样重要。
如今,随着秦淮茹进门,家中的财政大权将逐渐转移到她手上,今后每个月自已手里的零用钱估计也只有寥寥几块,这无疑打击了贾张氏对金钱的追求。
倘若儿子再与她反目成仇,她所有的努力和财富将变得毫无意义,只剩下手里的这八百块钱。
贾张氏下定决心:无论任何人,都别想再从她这里拿走一分钱。
她的财产,只有她自已能够支配,谁都不行!的确,对贾张氏来说,钱永远比儿子更重要!
见贾张氏并没有 ** ,不少人松了口气,心想这个老女人总算安分点了。
然而,没有人知道,就在这一天,贾张氏经历了一次蜕变,她意识到对自已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这次觉醒的重要性,甚至可以和哲学上的三大难题相提并论。
下午一点钟,秦淮茹一家共来了八人,包括她的父母、两个弟弟,以及她的二叔、二婶,还有大表弟和小表妹。
其中,小表妹秦京茹在原剧中小有名气,她是许大茂的继妻。
“东旭的师傅,他们大概会在两点之前回来。”秦大山和易中海闲聊着,旁边还有刘海中、阎埠贵、许富贵等人,都是院内地位特殊的居民。
“差不多。
昨天东旭就是这样安排的,柱子那边已经在两点半准备好了宴席。”易中海点点头应答。
此时大部分应该来的人已经到场,只有工厂车间的客人们还未到齐,但院子内的居民们都没有缺席。
尽管周建国和妮妮没有来,他们两家本来就不会再往来,即使有婚丧嫁娶也不会彼此问候,中午时分周建国已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四合院,没有必要特意与贾家的宴席作对,他也不屑如此。
“解成哥,那是什么呀?”前院中,秦京茹指着东厢房门框上的六块红色牌子,满脸疑惑地问。
秦京茹才刚满五岁,从未见过这样的牌子。
诚然,作为解放得最晚的地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在这方面确实不如老区。
“哦,那是功臣之家和光荣牌。”阎解成虽然比秦京茹大十多岁,但他从不放过任何炫耀的机会,迅速解释了周建国家门前那六块红色牌子的意义,引得秦京茹发出一连串惊叹声。
“京茹,你究竟在搞什么,不要这么闹了!”秦京茹的二叔秦大海喝住了她,这样闹得太丢脸,她姐姐以后还得在这里过一辈子。
“爹爹,大伯!”秦京茹朝秦家两兄弟奔过去,扑进大伯的怀里,水汪汪的大眼睛滴溜溜转:“大伯,那边的房子好气派,有六块红色的牌子!”
“红色的牌子?什么牌子?”秦大山一愣,他这次来特别小心,不想让女儿出丑或惹麻烦,甚至没有四处张望,顺着手势一看,差点骂出声来。
“那是功勋人家,六块荣誉牌匾!”秦大海也看到了,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看到弟弟如此激动,秦大山没有任何责备的意思,他深知这六块红牌匾代表的荣耀是多么恐怖。
如果这里真的有这样一位功勋人家,那淮茹嫁到这里真是太合适了。
但等等!
秦大山努力回忆,上次他和妻子带淮茹来相亲时,并没有看到这六块红牌匾。
难道这几天这家人就拿到了这六块牌匾?
秦大山把这个想法抛到了脑后,这太不可思议了!
“东旭的师傅,听闻这家荣光璀璨,不知能否让我们兄弟俩拜见一下?”秦大山突然变得文质彬彬,秦大海简直不敢认,这真的是我家大哥吗?
易中海闻言身体一僵,想拜见谁啊,这人根本不在家,退一步讲,就算是在家,他与贾家有深仇大恨,不可能来往,你来凑热闹就是找揍!
心中虽然骂个不停,脸上却毫不表露,语气平稳地回应:“这一家人都出门了,秦兄弟恐怕见不到。”
“真是可惜了。”秦大山和秦大海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不再纠结于周家的话题,也让易中海几人松了口气。
随着时间流逝,客人几乎到齐了。
阎埠贵关上礼簿,简单一算,共来了三十七家人,其中包括四合院的十五家、钢铁厂的二十家和秦家的两家,总礼金达到一百三十三块五。
其中大部分来自钢铁厂的那二十家和易中海等人,其他四合院的邻居大多是一两块、两块多的份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