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看来当家的深思熟虑。”易大娘听罢立刻明白了过来,随后叹了口气,“都怪我没本事,要是当年能为你生个一男半女,哪里需要用这么大的心思。”
“这都是命啊,算了!”易中海似乎并不在意,微微一笑。
“当家的,贾张氏的脾气我们都清楚。
如今看起来还好,主要是因为东旭在进取。
我担心贾张氏将来不愿让我们养老。
东旭很孝顺,可正是他的孝顺,可能无法忤逆贾张氏。
那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易大娘虽然对贾东旭的个性放心,但对贾张氏却是不放心,再次提起这事。
“老太太也有同样的担忧,她推荐了傻柱。”易中海想到老太太的话,只是……
“傻柱的话,还有大清在,说不定哪天就回来了,这样也靠不住……”易大娘说到此处,猛地坐起来,“当家的,你说我们收养一个没有记忆的孩子行不行?”
如今建国已超过三年,北京解放也已有四年。
这些年来日子稍有好转,但仍有很多孩子因各种原因被遗弃,孤儿院里的孩子多得数不胜数。
如果收养一个不记得往事的孩子,似乎也可以考虑?
只是易中海有些不确定,犹豫了一会儿才说:“再观察观察吧!”
一时两人无言以对,易大娘也不再多劝。
在这个年代,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没人会遗弃自已的孩子。
尽管孤儿院里人满为患,但大多数都有先天问题,如聋哑、肢体残疾等,身体健康的孩子很少,即便有也多半是女孩。
既然是想要收养,当然首选男孩。
(
另一个原因是,不论是易中海还是她,都担心把孩子养大之后,孩子的亲生父母找上门来怎么办。
这边,周建国通过神识探听到易中海夫妇的夜话后有些惊讶,没想到他们居然有了收养失忆孩子的念头。
他不确定这是否是剧情中原有的计划,但应该有所预示。
至于为什么最终没有实行,他并不清楚。
周建国收起神识,已是夜晚近十点,四合院中的大人们和孩子们几乎都已入睡。
在这个娱乐贫乏且寒冷的季节,晚上睡得特别早,这也可能是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
没有事情可做的晚上,夫妻之间免不了在床榻上交流一番,孩子自然会接连诞生。
贾家的相亲事情传了一两天便淡了,即使秦家提出了特别要求,毕竟那也是别人家的事。
过了最初的几天,人们又回到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已的吃喝拉撒。
几天后,周建国带着妮妮和妞妞又前往了雪茹绸缎庄,正值周一周末相约取衣服的日子。
这几日周建国已经签到了三次,正如他先前所预想的那样,每次都是两块钱、两斤粮食、两斤蔬菜和半斤肉!
好在他只要有空便会去钓鱼,而且有意控制每天的收成在十斤以下,留三四斤给家人改善伙食,其他的都拿出去换东西,因此也没引起别人太多注意,大家最多也只是羡慕他好运气和高超的钓鱼技术,没有什么流言蜚语。
这段日子王家人以及妮妮的气色好了许多,脸颊逐渐恢复了红润,每天都吃上肉,有时还每顿都能吃到肉,那两小女孩高兴得就像过节一样。
即便是何雨水也从中受益匪浅,脸上添了几分肉。
听王奶奶说,他恢复了何大清离家前的模样,可见何大清在家的时候何家人确实过得挺滋润。
周建国出于善意,常邀请外院的三户人家和陈大爷一起吃晚饭,反正自家肉也不少,不在乎这一顿半顿的,感情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而这几家也不是只知索取而不予回报,他们会帮周建国整理家务,或者送来一些泡菜和时蔬,做到互通有无,不单是一味地索求。
“建国弟弟,昨天你做的衣裳已经完成了,若是你没来,我都准备傍晚时候送过去呢。” 陈雪茹热情地接待了周建国兄妹三人,同时也没有忽略两位小姑娘,顺手给每人发了几颗糖果。
“漂亮 ** 姐,你自已留着吃吧,哥哥说我和妞妞每天只能吃两颗!”妮妮用稚嫩的声音说,“哥哥说糖果吃多了牙会长虫子,还会痛呢!”
妞妞见此情况,也想把糖果还回去,但是陈雪茹轻抚了她们俩的小脑袋:“那咱们就明天吃,后天再吃吧!”
“建国弟弟对你妹妹真是疼爱备至。” 陈雪茹略带羡慕地说,她也希望自已能有这样一个关心她的哥哥。
要知道这些奶糖不仅价格不菲,二块钱两块一斤,更难得的是很难买到。
据说魔都奶糖厂每天产量不到一吨,在市场 上几乎是难得一见,而在 ** ,一斤的价格甚至高达九块钱以上,相当于是普通工人半月的工资了。
“对了,快过年了,这是我送给雪茹姐的一点心意。”周建国拿出一条大约十斤重的青鱼递给陈雪茹,这条鱼是他特意留给她的。
“建国弟弟这是什么意思?你们家兄妹……” 陈雪茹看到周建国手里提的大鱼时感到惊讶,起初以为他是带回去给自已家的妹妹改善伙食的,没想到竟是送给自已。
“昨天刚钓的,没有花一分钱,希望雪茹姐过年可以多吃一条鱼,年年有余嘛!” 周建国解释道。
此次裁缝活计中,陈雪茹至少省了自已十几块钱,现在适当表示一下谢意也是应该的。
“哟,原来建国弟弟不仅是会钓鱼的技术高手呢,失敬失敬!” 陈雪茹这才接过了大鱼,心里有些诧异。
“哥哥钓鱼的技术真的很棒,我们家每天都在吃鱼呢!” 妮妮在一旁补充道。
“真的吗,妮妮的哥哥果然了不起。” 陈雪茹回应道。
既然鱼是钓来的而非购买,加之又是礼尚往来,就没有问题了。
交付了剩余的五十来块钱后,又寒暄了几句,周建国便带着妹妹们离开了商铺,踏上回家的路。
他们才走出雪茹绸缎庄,向四合院的方向走去时,一个身影迅速擦身而过。
周建国眉头一皱,感到这个男子非同寻常。
虽然从外观看与常人无异,但他行走间身体紧张,仿佛时刻警觉着周围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