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到周建国这一代已经没有近亲了,但因为家族在这住了近一两百年,所以仍然有很多远亲。
这些亲戚的关系已经很疏远,多数出了五服,但在当时,血缘的联系依然是最重要的纽带。
历史上尽管宣扬要助人之理而非亲人之私,但实际上历代以来大多还是倾向于助人以私情而不是公正,有些朝代甚至规定亲友间应当互相庇护。
路上,周建国一边和乡亲们打招呼,一边散掉了半条烟才来到村委会。
“周家的孩子,你是打算把户口迁到京城啊?”村委会的书记显得有点意外,“建国,如果户口留在村里,你还可以每年都领粮食,一旦成了城市户口,这个权利就没了。”
书记和周建国算是亲戚,不过已经出了五服,但出于对晚辈的关心,他还是劝了周建国几句。
周建国笑道:“书记您说的是,我明白您的好意,但是这种事,就算了吧。
国家需要发展,我能尽一分力是一分吧。”
他们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周建国既可以叫书记为叔叔,也可以反过来叫周建国为曾祖,索性干脆直呼书记为好,两边都能接受。
书记愣了一下,随后笑着说:“建国真是个有觉悟的人,我格局太小了。”周建国说话含蓄,但意思很明确,他是不会利用国家的便利。
“书记说笑呢,您这是对我的考验。”周建国也不愿表现出太高的姿态,给对方合适的台阶下是一种很好的相处之道。
更为重要的是,周建国很清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获取城市户口将变得非常困难。
到1958年,这个过程将稳定下来,到那时获取城市户口几乎需要中专以上学历或明确的职位,其难度远远超过了现在。
例如,四合院里的贾家之所以处境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只有贾东旭一个城市户口能够领取粮食供应。
然而,这并不能成为贾家值得同情的理由。
贾张氏和秦淮茹未能将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的根本原因在于,直到1953年下半年以前,农村居民还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公粮供应,这种安排实际上是占了国家的一些便宜。
但随着1953年下半年城乡户口政策的调整,工分和公粮供应正式挂钩,之后再要改变户口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
既然了解这一点,周建国自然不会让自已犯类似的错误。
这与粮食保障无关,只是他不喜欢麻烦。
开具证明信、盖章这些手续很快就办好了。
周建国留下了一斤奶糖、两瓶酒和两包大前门香烟,并不是行贿,只是亲人之间的互赠罢了,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
拿到了户口迁移证明后,周建国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回到了他在老家住了十几年的房子。
虽然只离开了十几天,家里已经有些灰尘,显得缺少人气。
“建国,你回来了,听说你要留在北京了,是真的吗?”其中一个邻居是个性开朗的猎人,有什么就说什么。
“是的,我舅舅留下了一些遗产和我表妹,她是我的直系亲属,照理说我应该照顾她。”周建国没有避重就轻,而是坦诚相待,接着补充道:“而且北京的条件不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好的发展机会。”
“那你以后还会回来吗?”另一位邻居,是一名护林员,带着疑虑问道。
“不能经常回来了,一年半载或许能回来住几天。
毕竟这里也是我的家。”周建国点点头,这两人算是他血缘关系最近的存在,虽然已超出五服范围,但还能清晰地追溯到相同的辈分。
巧合的是,这两人和他的辈分相同。
“两位哥哥,一年半载我可能只能回来一次。
这段时间家里就需要你们帮我照看一下,偶尔过来打扫一下,省得等我回来了住不了人。”周建国也没有客气,“我会感激不尽的。”
“建国你放心吧,我们会帮你照顾好家里的一切的。”两位邻居点头答应,这既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责任。
给了两位近亲的哥哥一些烟酒和糖果,仔细检查了一遍家里,还在其中一家吃了午饭,周建国这才告别了从小生活的村庄,踏上返回四合院的路途。
周建国并不知道,他这次回乡办理户口迁移,给四合院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变化。
直到华灯初上,太阳落山,周建国才回到四合院,受到了王奶奶家的热情欢迎,特别是他的妹妹妮妮紧紧依偎着他,因为她想念了一整天。
哥哥离家一天,她真的很想哥哥。
周建国吃完王奶奶准备的晚餐,带着妹妹回到家。
沉睡之前,他记得签到,并在心中默念:明天,又是一个美好的一天!
与此同时,在秦家村……
“爸、妈,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消息。”十九岁的秦淮茹显得青春靓丽,此刻她的脸上却布满了愁云。
“怎么了?昨天你去了靠山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秦淮茹的父亲秦大山有些疑惑,随后神色一变,“淮茹,难道你在靠山村遇到了什么让你心动的人?明天你可要去城里相亲啊!”
秦淮茹的母亲秦侯氏听到这话也吓了一跳,“女儿,千万不可!你一直以来不就想嫁到城里吗?都已经约好相亲了,可不能再看上一个村里的小伙!”
秦淮茹的父母感到无奈,秦淮茹无论是相貌还是身材都非常出众,堪称村里的 ** 。
因此,她的标准非常高,根本看不上村里的小伙子,一心只想嫁入城里。
也因此,都十九岁了还未能定下亲事。
如今眼看第二天就要进城相亲,突然出现一个村里的小伙,这让秦淮茹的父母如何接受得了?这不是在自找麻烦吗?
“爸、妈,不是这么回事!”秦淮茹被父母的想法搞得有些晕头转向,直到看到母亲快要哭出来了才反应过来,连忙解释道,“今天我在靠山村的表哥家做客,遇到一个回来办户口的年轻人,从他的谈话中,我得知了明天相亲的那家人的一些情况。”
“???”两位长辈一头雾水,听这意思倒不是女儿有心上人,他们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