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方面高估了米格-9在面对F86佩刀时的性能了。
实际上两款战机的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
到1951年末,苏联才正是确定为中国空军无偿换装372架米格-15。
听起来好像挺大方的,无偿把米格9给你升级成米格-15了。但李锐知道,这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用命还回来的!
所以李锐迫切的想要提升中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力。
要知道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空军来保证后勤补给线的安全,才导致了第一次和二次战役时很多战略目标没有尽全功。
不然一口气将麦跑跑推下海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李锐想了很多招,首先是从苏联那边换取更多的外汇来购买先进的米格-15,而不是等着明年他们无偿给志愿军升级。
第二就是提高飞行员的战斗素养。朝鲜战争时毛主席说过,美国人是钢多气少,而我们中国人是气多钢少。
那么在飞行员的战斗素养上,也要尽可能的做到气多钢少。我们飞机不够,那就尽可能的提高飞行员的单兵素质,以加强空军战斗力。
当然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就很难了。
因为飞机飞行这档子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种飞行理论自不用说。就光说训练飞行吧,目前中国还没有生产航空燃油的能力。
航空燃油几乎全靠苏联进口。
东北航校不可能让飞行员们肆无忌惮的训练。
因为航空燃油很宝贵。所以在东北航校有一个奇景,你能看见一名名飞行员坐在凳子上闭着眼,假装双手拉着飞行摇杆在飞行。
旁边再有一个学员播报各种气象条件和飞行情况。
飞行员凭空模拟应对的方法。
这种无实物纯靠意念在脑海中培训自己飞行能力的方式好像很可笑,但却是新中国飞行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其实李锐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有所计划了。
而现在正是他的计划完工的时刻。
当刘亚楼带着五十名航校内最优秀的学员来到曙光厂时,李锐、冯石早就恭候多时了。
“刘司令员,等候你们多时了。”李锐笑着上前和刘亚楼握手。
“李主任是吧,你好你好,你比我想的还要年轻啊。”刘亚楼寒暄了一句。
然后对冯石互相敬了一个礼,然后两人拥抱了一下。两人是老战友了,一年多不见还挺想念的。
“李主任、老冯。中央军委说你们给我搞了个惊喜,是什么惊喜啊。”刘亚楼有些迫不及待。
冯石摇摇头:“这我不知道,你要问李主任。他脑瓜里总有各种奇思妙想。”
刘亚楼把目光转移向李锐,李锐嘿嘿一笑:“一会儿就知道了。”
最后关头,他还是要买个关子。
他转头对五十名战士进行最后的保密教育:“保密条例同志们来的时候应该都知道了。在这里我在强调一次,在这里的一切,你们从来都没有来过,也从来都没有看到过。”
“这里所有的东西,我不解释的,你们通通不许问。不许问为什么,不许问哪里来,不许问有什么用。除非我主动解释,同志们明白吗?!”
“明白了!首长!”五十名空军战士整齐划一的用力喊道。
其实他们进曙光厂的时候就感觉到这里的保密级别很高,比自己机场的级别还高。
说三步一人五步一哨都少了。这么严密的防护,这里的级别一定很高。
作为接受过教育的战士,他们自然知道什么叫做守口如瓶。
而他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本来也应该是网咖正面的一部分。
但是李锐派人在这里筑起了一道高墙,将这里和网咖的研究中心分割开。
包括李锐身后的房间本来也是网咖大厅的一部分,但是李锐改了网咖的格局。
将五百平米的网咖大厅分割了一百平米出来,专门建造了这座特殊的培训基地。
让飞行员和研究中心的人互不打扰,也不知对方的存在。李锐点点头,打开了他身后的房间的大门。
带着一群人鱼贯而入。
十二台仿佛是将飞机驾驶舱切割下来的奇怪机器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些机器并不是直接落在地上,而是由八根支架撑在半空中。
这些支架又连接着一些看上去很复杂的机械结构。
还有各种各样奇怪的管线连接着机器。
“这是米格-15的座舱?”刘亚楼打量了一眼后立刻知道这是什么了。
李锐点点头:“对。”
“这是干什么的?”刘亚楼虽然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但是他隐约的感觉到这东西好像很不一般。
李锐转头看向那群飞行员:“你们中谁的飞行水平最好?”
刘亚楼指着一个长相端正一脸英